定價: 580 元
數量:
新書優惠79折
★暢銷經典再度問世! ★優美的筆觸、深入的人物刻畫,一場關於人生與選擇的深刻旅程 ★一起重新沐浴在托斯卡尼那鮮豔熱烈的陽光之下
「人之所以追求改變,無非是爲了拓寬自己心靈的居地。 而關於我的心靈居地,以及周遭我所見的一切,我們可以慢慢聊,有的是時間。」 在芙蘭西絲搬入托斯卡尼的第一年夏天, 她買了一本特大號的藍皮本子,用來記錄新生活的發現── 神龕的神祕獻花者、散步路線上的種種冒險、裝修時的搞笑趣聞,還有各種食譜菜單…… 而這本藍皮筆記,後來變成了這本名叫《托斯卡尼豔陽下》的書。
▍書系簡介 【OPEN精選】是臺灣商務印書館於2025年推出的全新經典再造書系。本系列從過去廣受好評的【OPEN】叢書中,精挑細選出兼具思想深度與時代意義的代表作,重新編修出版。透過重新修潤譯文、調整開本、重編版面與設計封面,並邀請重量級學者或作家撰寫導讀,賦予經典全新的當代生命力,讓經典不再遙遠,而成為今日社會的思想對話者。
▍我們的期望 【OPEN精選】讓這些歷久彌新的經典,在2025年以全新姿態再次走入讀者心中,陪伴我們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思考人性、尋找價值、重新出發。
【本書內容】 作者芙蘭西絲.梅耶思成長於美國喬治亞州費滋傑羅城,現在在北卡羅來納州與義大利的科爾托納兩地輪流居住。在這本書中,作者讓我們身歷其境,彷彿就是她的客人一般,與她一起品味一種真實而優雅的生活。這個過程有無盡的摸索與掙扎,但是也有最豔麗的陽光,最完整的星空,豐美的果園,整套的季節食譜以及隨時的驚喜。
【本書特色】 ★托斯卡尼的詩意生活 書中不僅呈現了托斯卡尼的田園景致,還將其獨有的文化、歷史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這不只是一個外國人眼中的托斯卡尼,而是一位靈魂旅行者對這片土地的深情詮釋。 ★四季變換中的美味食譜 作者將四季的變化與當地的美食文化完美結合,從田間到餐桌,每一頓飯都是大地的恩賜。書中精心呈現的食譜,讓讀者可以隨著季節的流轉,親自品味托斯卡尼的風味與溫度。 ★重新思索「家」的定義 本書不僅是生活美學指南,更是一場心靈的修行。作者在書中探索如何與土地、與自我、與他人建立深刻的連結。她的每一個選擇,都是一場對「家」的再定義,對生命最真實渴望的追尋。 當居所與美食成為自我的延伸,托斯卡尼便成為了理想的生活舞台。托斯卡尼不僅孕育了文藝復興,更是優雅、真實生活的象徵。在這片陽光燦爛、歷史悠久的土地上,作者帶領我們踏上了一段心靈的旅行,探索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這是一本關於自我發現與家園的書,跟隨作者在其中探索新生,與自然和諧共處,穿越時光與土地,開啟一場關於家與自我的療癒之旅。 |
芙蘭西絲.梅耶思(Frances Mayes)
芙蘭西絲.梅耶思(Frances Mayes) |
梅耶思成長於美國喬治亞州費滋傑羅城,現在舊金山與義大利的科爾托納兩地輪流居住。她曾出版過五部詩集,詩作與自傳性隨筆則大量發表在歐美各重要文學期刊上,如《大西洋月刊》、《新英格蘭評論》、《詩刊》等。她所寫的《詩的發現》是被廣泛採用的大學教科書。梅耶思定期為《紐約時報》、《美宅》、《食物與酒》撰稿,並任教於舊金山州立大學(文學創作)。著有《托斯卡尼豔陽下》、《美麗托斯卡尼》、《把托斯卡尼帶回家》、《地球玩一年》(臺灣商務印書館)等書。
梁永安
譯者 梁永安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專職譯者。譯有《愛的藝術》、《存在的藝術》、《聆聽的藝術》、《人類破壞性的剖析》等書。
前言 |
前言 「你們都種些甚麼?」家具店的人把扶手椅搬過過道的時候,用一雙尖眼快速掃過我的院子。 「橄欖和葡萄。」我回答說。 「我當然知道你們種了橄欖和葡萄,但還有呢?」 「香草、花朶──我們住進來的時候不是春天,無法種太多其他東西。」家具店的人把扶手椅放下,打量梯田裡那些仔細修剪過的橄欖樹。「種些馬鈴薯吧,」他建議,「它們懂得自己照顧自己。」他指著第三畦梯田說:「種在那兒吧,那兒日照充分,是種馬鈴薯的好地方。紅馬鈴薯,黃馬鈴薯。可以用來做馬鈴薯小麵餃塊(gnocchi)。」 於是,在搬來此地第五個初夏的現在,我們有了馬鈴薯可當晚餐。它們好會長,撿它們的時候,感覺上猶如是在撿復活蛋。它們乾淨得讓我驚訝,稍爲用水沖一沖,就顯得容光煥發。 我們獲得馬鈴薯的方式,與我們在此地獲得其他寶貝的方式如出一轍。過去四年來,我們把這棟托斯卡尼(Tuscany)的廢宅,連同它四周的田園,翻修得煥然一新。我們觀察法蘭西斯卡‧費爾科──他七十五年人生的大部分歲月都用在照顧葡萄上──怎樣把老葡萄樹的捲鬚埋在土中,好讓它們重新發芽。我們有樣學樣。於是,我們的庭園就變得葡萄纍纍。我們身爲一介外國人,有幸獲得老天的眷顧,在此落地安家,自是願意從事各種各樣的嘗試。大部分的復原工作都由我們親力親爲。我想,如果我的老祖母在九泉之下看見我們的傑作,一定會說那是天公疼憨人的證明。 一九九○年,搬入此地的第一個夏天,我買了一本特大號的本子。佛羅倫斯紙的封皮,藍色皮革的封背。在本子的第一頁,我寫下ITALY〔義大利〕這個大字。這樣一本本子,理應是給人抒寫不朽詩歌用的,但我卻拿它來記各種野花的名字、各種計劃、學來的義大利生字和素描龐貝古城瓦片上的圖案。我在它上面記下我們房間的陳設、樹的妍姿以及各種鳥鳴聲。我也記下別人給我的園藝建議:「在月亮越過天秤座的時候栽種向日葵。」(不過我可不清楚月亮甚麼時候會越過天秤座。)我也記下自己遇到過甚麼人和烹調過甚麼食物。這本子成了我們在這裡頭四年生活的起居注。除了用它來塗塗寫寫以外,我又把五花八門的紙張文件夾在裡面:菜單,油畫明信片,一張修道院的平面圖,義大利詩篇,花園的藍圖。由於這本子很厚,所以目前尙餘的空頁,還夠我用上好幾個夏天。如今,這本藍皮本子變成了一本名叫《托斯卡尼豔陽下》的書,它是我們在此地頭四年歡樂時光的一種自然產物。修繕房子,把荊棘叢生的田疇還原爲橄欖樹和葡萄園,探索托斯卡尼和溫布利亞(Umbria)的古文化積澱,在一個異國的廚房裡烹飪、並發現存在於食物與文化間許許多多的關聯──這一切,都爲我們在學習過另一種生活的過程中帶來濃郁的樂趣。把葡萄樹的捲鬚埋在土裡,它就會迸發出新芽──在我看來,這是個昭然若揭的啓示:人如果希望自己的思維日新又新,就必須勇於不時改變生活的方式。 在六月初這當兒,我們必須把梯田裡蔓生的野草清除,以防七月太陽太大,把它們燃著,帶來火災。窗外,三個大男人正推著除草機,像大黃蜂一般嗡嗡轉。多明尼哥明天就會過來,幫我們把田裡的土翻一遍,好把割下來的草屑捲到泥中,屆時,他的拖拉機會沿著以前牛隻所踩過的環形路線行進。雖然除草和翻土都由別人代勞,但我仍然覺得自己是這場夏天古禮參與者中的一員。義大利是個有幾千年文化層積累的地方,而我,現正站在層層積累最頂端的一小片土地上,欣賞著山坡上怒放的橘色百合。正當我對著百合愣愣出神之際,一位老先生打屋前走過。他停下來,問我是不是住在這兒。他說他對這裡再熟悉不過。他沈默了-下,眼睛沿石牆往院子內梭巡了一遍,然後用很輕的聲音告訴我,他哥哥就是在這裡被槍決的。他哥哥被懷疑是游擊隊員,死的時候才十七歲。他自顧自不斷點頭,我知道,出現在他眼簾中的,既非盛放的玫瑰,也非一排一排的鼠尾草或歐薄荷。離去前,他給了我一個飛吻:「Bella casa, signora.〔妳有個漂亮的家,女士。〕」記得昨天,我在一棵橄欖樹下發現了一簇矢車菊,想必那就是老先生的哥哥當年倒下的地點。它們是從何而來的呢?是一隻畫眉鳥把一粒矢車菊的種子掉在了這裡嗎?明年今日,它們會開遍整片梯田嗎?古老的地方總是交錯著不同的時空,而我現在開始感受到不同時空互相激盪的力量了。 我打開藍本子,記錄這地方的種種、我們的發現、漫遊和日常生活,本身就是一大樂事。一首中國古詩說過,把一段經驗發展爲文字,你等於感受了它兩遍。歸根究柢,人之所以追求改變,無非是爲了拓寬自己心靈的居地。《托斯卡尼豔陽下》正是我心靈居地的地形圖。我希望,讀者能像個來我家探訪的朋友一樣,和我一起在大理石擀麵板上弄麵粉、弄雞蛋;會和我一起被菩提樹上的杜鵑鳥喚醒,一起走下田梗,對著葡萄樹歌唱;我希望他能捧著摘來的一大籃李子,和我一道,驅車走訪那些有著圓形塔樓和盛開著天竺葵的山城。我們可以像兩個老鄉民一樣,坐在火爐旁,邊嚼厚塊的牛油吐司,邊啜新釀的奇揚第(Chianti)。我會帶你到翁布泰得(Umbertide),欣賞一間又一間文藝復興時代的聖母畫像,然後,回到家裡,再用洋蔥和鼠尾草給你煎一尾鰻魚。無花果樹下,兩隻貓咪蜷伏著,陰涼沁人。我算過,鴿子每分鐘會咕咕叫六十聲。位於我們房子上方山頂上的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石壁遺跡,年代可上溯至公元前八世紀。我們可以慢慢聊,有的是時間。 |
一九九五年於科爾托納(Cortona)
導讀 我鍾愛托斯卡尼 文化評論家、導演 陳玉慧 我鍾愛托斯卡尼,有幸自己當年有閒情住過托斯卡尼。因緣際會,這一陣子才翻開美國作家梅耶思的《托斯卡尼豔陽下》,過往記憶逐漸一一浮現,原來這些托斯卡尼的記憶是我人生中最難以抹滅的印象。對我,托斯卡尼有點像陶淵明的桃花源,他若仍在世應該會住在這裡。這個世外桃源位於義大利中部靠海地區,首府是佛羅倫斯。從前我在慕尼黑住了廿多年,與一個德國作家閃婚,他熱愛義大利文化,婚後我們常常從慕尼黑開車到托斯卡尼。在那個年代,西歐人已經開始踏上托斯卡尼。那時,我們周圍的德國朋友便陸續開始在那裡置產,那時房價不貴,如今,大部分像樣的莊園屋主多半是德國人,德語社區的人數眾多。那也難怪,因為德國氣候冷洌,而且美食和美酒比較欠缺,很多人很早便知道在那裡買鄉村別墅。 《托斯卡尼豔陽下》這本書出版於九零年代,書的出版也為英美掀起一陣子托斯卡尼熱潮。後來,托斯卡尼變成文化現象。托斯卡尼是伊特拉斯坎文明(Etruscancivilization)的發源地,這古老的文明也對羅馬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更是整個西歐文明的骨架。包括了繪畫、雕刻、建築、美學及生活哲學等,在多少世紀後,仍被托斯卡尼人保留,更重新影響了我們這一代的人。文藝復興最偉大的藝術家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及波提切利等人都出生在這裡,當然今天這裡也聚集了來自各地的現代藝術家。托斯卡尼其實是文藝復興的搖籃,當絕大多數歐洲地區仍停留在中古世紀的黑暗蠻荒之時,托斯卡尼大區已經非常富裕,並很講究生活享受。這是為什麼有些德國人認為羅馬帝國未到達的德國沒有文化,因為羅馬帝國曾入侵德國,後來被日爾曼蠻族人擊退,但羅馬帝國所到之處留下文明,譬如城鎭規劃,葡萄酒園和道路系統。托斯卡尼最令我無法遺忘的就是農夫給我的橄欖油(沒過濾),再來就是田園上絕美的黃昏,而在石牆上常有壁虎和蠍子,蜿蜒的山路,起伏的丘陵,戶外的餐桌,壁爐內的圍爐(建築時將爐口造得像個房間),小鎭的漫步(車子不能入鎭),文化的遺址,我在這裡體會只有義大利才有的甜美生活(LaDolceVita)。 托斯卡尼的人文氣息因之特別,有一天我自己一人去到了Moutepulciano山城,坐在鎭上最大教堂門口的階梯上,只是坐在那兒,我突然淚流滿面,有一種開悟的感覺。之後在街道巷弄間走動,品嚐巷弄裡各酒莊老闆遞上的當地好酒,那一天,一股神奇的力量推動著我的內在,我永生難忘。也是在那裡,我第一次體驗到明末文人朱熹詩中的「半畝方田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那樣柔和的天光雲影也經常在文藝復興的畫作中出現。《托斯卡尼豔陽下》一書受到喜愛,也是因為作者提到許多伊特拉斯坎文明,像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會使用作家維吉爾的《農事詩》來占卜,如果對生命有疑慮會用動物的肝臟來決定前途,而她描寫了許多義大利美食,甚至有好幾頁的食譜,我最同意她的一點就是,如今盛行全球各地的義大利食物多半是伊特拉斯坎食物,其源頭就是所謂的窮人的廚房。窮人的食物眞的最好吃,我喜歡的義大利菜都是這一類的,如絞肉湯餃或蒜油麵等,我在托斯卡尼吃過鹿肉肉醬麵,也覺得野豬醃的火腿比較好吃。我認為這本散文書的中心思想,是梅耶思提到了居住(Abide)這個字,她吿訴我們,生命是一場停留,而我們更應該自在地活在自己的房子裡,活出自我的靈魂。而她來到托斯卡尼的目的也是如此,她以改建房屋來譬喻重建人生,即便她被當地人看成「奇怪的國人」。那棟她改建的老屋Barmasole,如今則成為了民宿。她在書中闡揚的內容帶來了慢食(Slowfood)和慢活文化,她的文學式療癒旅行文學,讓全球各地讀者對托斯卡尼嚮往有之。義大利觀光部在千禧年時頒給她「文化貢獻獎」。《托斯卡尼豔陽下》原文書在一九九七年出版,中文版書籍則在隔年上市,這個故事後來也拍成電影,並添加了原書沒有的愛情故事情節,如今重新再版,我仍推薦此書給想認識托斯卡尼和伊特拉斯坎古文明的讀者,値得「慢讀」。 |
麥肯齊‧庫利(Mackenzie Cooley)
世界の転換期を知る11章編集部【編】
德國百萬訂閱菲力醫師(Doc Felix)
芙蘭西絲.梅耶思(Frances Mayes)
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 , 1883-1931)
伊莉莎白·英格森(Elizabeth O'Brien Ingleson)
鈴木俊貴(SUZUKI Toshitaka) 山極壽一(YAMAGIWA Jui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