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書慶,任選2件72折
全館【單書】75折
雙11購書慶(滿799送2025歷史轉換曆)
本商品為出版已久的書,出版已久的書容易產生些許的黃斑、或有些許瑕疵(例如:壓痕、褪色等),不影響內文閱讀。每本書況不盡相同,請考慮評估後再購買結帳,採取隨機出貨。如想進一步了解書況詳情,可以來信cptw1897@gmail.com、或點擊右上角「客服」留言詢問,感謝您支持臺灣商務印書館。
堅持批判,重估價值!
臺灣必須選擇自己的方向。
胡適,在臺灣傳遞「五四火種」的起跑者,
打開胡適思想,就打開一扇窗。
我們與胡適的距離——可以是100年,也可以恍如昨日——
雖然間隔著百年,但一樣在面對民主爭議、學術自由、社會弊端、女權等問題,
胡適說:「紙上談兵容易,任何阿貓阿狗都可以談,重點是要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做戲無法,出個菩薩』,不解決問題,遇到困難只能請出菩薩來解圍更是可悲。」
他侃侃而談、批判犀利,努力帶來一點一滴的改變,
當我們閱讀胡適,他的思維、陳述、洞見、勇氣、幽默,會打開一扇窗,讓我們也能直面自己的世界。
胡適畢生著述不輟,遺存的文字財富超過千萬,不是一般讀者可以問津通覽。而且市面上各種胡適精選卷帙浩繁,本書借鑑既有的成果,企望有所突破,自呈特色,乃以胡適的思想關懷為主題,避開學術作品,精選猶然深具現實意義並可激發思考的原著二十篇,期可提供多樣角度的認知。
◆三大主題
◎卷一〈傳統與現代〉,選錄胡適對於思想文化和教育諸領域之思考。胡適執著的理想,以「再造文明」為核心,在思想文化方面,胡適始終不以空洞玄虛的「主義」為然,主張一個又一個「具體問題」的解決。
◎卷二〈自由與容忍〉,選錄胡適闡釋自由民主的文章。胡適始終服膺自由民主的信念,即令世局變易無常,他從不轉移退讓。胡適還強調「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期待容忍「異己」,始能向和平改革的道路前進,培養一個「有人味的文明社會」。
◎卷三〈個人與社會〉,選錄胡適思索如何推動社會改革的著作。胡適倡導健全的個人主義,強調「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呼籲養成獨立思想的能力。注重從自己身處的社會現實環境入手,主張要「站在這個社會裡來做這種一點一滴的社會改造」,反對「獨善的個人主義」。
◆本書特色
胡適畢生遺存的文字財富超過千萬,胡適紀念館的館長潘光哲老師以「思想關懷」為主題,避開學術理論篇章,精選猶然深具現實意義並可激發思考的原著二十篇,提供讀者多元閱讀胡適的面向。
◎於各篇首設計「解題」單元,摘述各文主旨,解釋相關的時代或思想脈絡,偶做簡要評論,有助於讀者掌握胡適的敘述重點與相關課題的背景。
◎於各篇末設計「延伸閱讀」單元,舉引與該文相關之資料文獻,便於讀者深入,取精用弘;如果要知曉與該文相關的本來歷史場景或是思想脈絡,自可按圖索驥,追查考究。
◎本書附有〈建議閱讀書目〉一篇,精審舉列胡適的著作與史料、研究胡適的著作及與胡適相關的網站,以初學者可理解為考量,撰寫推介按語,簡單介紹各種文獻資料的用途和價值。
◎本版增添「附錄」一篇:〈「重新估定一切價值」——「胡適研究」前景的一些反思〉(潘光哲撰)。
◎本書選文,均附刊相關圖像,如胡適及相關人物的照片、胡適原文手稿、以及胡適著作原版書影等,文圖並茂,增加閱讀興趣。
胡適/編者:潘光哲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
字適之,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胡適深受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懷疑主義,宣傳民主、科學。
胡適提倡白話文和新詩,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一九五七年,胡適當選中華民國最高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院長,並於隔年四月到臺灣定居就任。一九六二年病逝,中央研究院於院內成立了胡適紀念館。另外,在研究院附近另有一胡適公園,為胡適的墓地。
胡適一生影響甚廣,著有《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胡適文存》、《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盧山遊記》、《胡適文選》、《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中國中古思想史的提要》、《四十自述》、《南遊雜憶》、《胡適留學日記》、《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編者簡介】
潘光哲
筆名彭廣澤、勞棟,1965年生於臺北市。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歷任臺大歷史系兼任講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約聘研究助理、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副研究員兼任檔案館主任、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外国人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訪問學者、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董事長等職;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任胡適紀念館主任。專業研究領域為近現代中國史與當代台灣史。
著有《晚清士人的西學閱讀史(1833~1898)》、《華盛頓在中國:製作「國父」 》等專書及學術論文七十餘篇,並主編《(新版)殷海光全集》、《(新版)胡適全集》、《傅正《自由中國》時期日記選編》等史料彙編;並另主編《胡適與現代中國的理想追尋:紀念胡適先生一二○歲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近代中國的政治與外交: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等書。
序 願把金針度與人
編輯說明 打開胡適思想世界的第一扇窗
卷一.傳統與現代
第一篇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第二篇 新思潮的意義
第三篇 杜威先生與中國
第四篇《國學季刊》發刊宣言
第五篇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
第六篇 試評所謂「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
第七篇 爭取學術獨立的十年計劃
卷二.自由與容忍
第八篇 自由主義是什麼?
第九篇 人權與約法
第十篇 從民主與獨裁的討論裡求得一個共同政治信仰
第十一篇 陳獨秀最後對於民主政治的見解序
第十二篇 我們必須選擇我們的方向
第十三篇 胡適致陳獨秀
第十四篇 容忍與自由
卷三.個人與社會
第十五篇 易卜生主義
第十六篇 非個人主義的新生活
第十七篇 個人自由與社會進步——再談「五四」運動
第十八篇 寫在孔子誕辰紀念之後
第十九篇 為學生運動進一言
第二十篇 貞操問題
胡適年表
建議閱讀書目
附錄 「重新估定一切價值」——「胡適研究」前景的一些反思(潘光哲)
編輯後記 我的「胡適閱讀史」:被閹割的「五四火種」在臺灣(潘光哲)
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解題】一九一七年返回中國的胡適,面對風雲變幻莫測的政局,認為在從事政治改革之前,應先致力於文學、思想、社會的改造,所以他一度主張不談政治,不幹政治。不過,當胡適在一九一九年六月接替《每週評論》的編務之後,他再也無法避免談政治。因此,他決定就若干基本的問題,特別是針對當時思想界的流行風潮,痛下針砭,從此拉開了自己論政的序幕。胡適曾說自己的這篇〈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是自己「政論的導言」,他呼籲以「細心考察社會的實在情形」做為「輿論家的第一天職」,所以「一切學理,一切Isms(主義),都只是這種考察的工具」。胡適的主張,受到李大釗等人的批評討論,就此引發了「問題與主義」論戰。胡適晚年回顧說,所有的主義和學理應是都該研究的,但是我們應當把它們當成一種假設的觀念來研究,而不應該把它們當成絕對的真理,或終極的教條,或是把它們當成宗教信條一樣來奉行、來頂禮膜拜。這樣才能培植自身創造性的智慧,訓練我們對解決當前團體和社會裡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從含有迷信的抽象名詞或學理中解放出來。
本報第二十八號裡,我曾說過:
現在輿論界的大危險,就是偏向紙上的學說,不去實地考察中國今日的社會需要究竟是什麼東西。那些提倡尊孔祀天的人固然是不懂得現時社會的需要。那些迷信軍國民主義或無政府主義的人就可算是懂得現時社會的需要嗎?
要知道輿論家第一天職就是要細心考察社會的實在情形。一切學理,一切「主義」,都只是這種考察的工具。有了學理作參考材料,便可使我們容易懂得所考察的情形,容易明白某種情形有什麼意義,應該用什麼救濟的方法。
我這種議論,有許多人一定不願意聽。但是前幾天北京《公言報》、《新民國報》、《新民報》(皆安福部的報)和日本文的《新支那報》,都極力恭維安福部首領王揖唐主張民生主義的演說,並且恭維安福部設立民生主義研究會的辦法。有許多人自然嘲笑這種假充時髦的行為。但是我看了這種消息,發生一種感想。這種感想是:「安福部也來高談民生主義了,這不是給我們這班新輿論家作一種教訓嗎?」什麼樣的教訓呢?這個可分三層說:
第一,空談好聽的「主義」,是極容易的事,是阿貓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鸚鵡和留聲機器都能做的事。
第二,空談外來進口的「主義」,是沒有什麼用處的。一切主義都是某時某地的有心人對於那時那地的社會需要的救濟方法。我們不去實地研究我們現在的社會需要,單會高談某某主義,好比醫生單記得許多湯頭歌訣,不去研究病人的症候,如何能有用呢?
第三,偏向紙上的「主義」,是很危險的。這種口頭禪很容易被無恥政客利用來做種種害人的事。歐洲政客和資本家利用國家主義的流毒,都是人所共知的。現在中國的政客又要利用某種某種主義來欺人了。羅蘭夫人說:「自由!自由!天下多少罪惡都是借你的名做出的!」一切好聽的主義,都有這種危險。
這三條合起來看,可以看出「主義」的性質。凡「主義」都是應時勢而起的。某種社會到了某時代,受了某種的影響,呈現某種不滿意的現狀。於是有一些有心人觀察這種現象,想出某種救濟的法子。這是「主義」的源起。主義初起時,大都是一種救時的具體主張。後來這種主張傳播出去,傳播的人要圖簡便,便用一兩個字來代表這種具體的主張,所以叫它做「某某主義」。主張成了主義,便由具體的計畫變成一個抽象的名詞。「主義」的弱點和危險就在這裡。因為世間沒有一個抽象名詞能把某人某派的具體主張都包括在裡面。比如「社會主義」一個名詞,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和王揖唐的社會主義不同;你的社會主義和我的社會主義不同;決不是這一個抽象名詞所能包括。你談你的社會主義,我談我的社會主義,王揖唐又談他的社會主義,同用一個名詞,中間也許隔開七、八個世紀,也許隔開兩、三萬里路,然而你和我和王揖唐都可自稱社會主義家,都可用這一個抽象名詞來騙人。這不是「主義」的大缺點和大危險嗎?
我再舉現在人人嘴裡掛著的「過激主義」做一個例。現在中國有幾個人知道這一個名詞做何意義?但是大家都痛罵痛恨「過激主義」,內務部下令嚴防「過激主義」,曹錕也行文嚴禁「過激主義」,盧永祥也出示查禁「過激主義」。前兩個月北京有幾個老官僚在酒席上歎氣說:「不好了,過激派到了中國了。」前兩天有一個小官僚看見我寫的一把扇子,大詫異道:「這不是過激黨胡適嗎?」哈哈!這就是「主義」的用處!
我因為深覺得高談主義的危險,所以我奉勸現在新輿論界的同志道:「請你們多提出一些問題,少談一些紙上的主義。」更進一步說:「請你們多多研究這個問題如何解決,那個問題如何解決,不要高談這種主義如何新奇,那種主義如何奧妙。」
現在中國應該趕緊解決的問題真多得很。從人力車夫的生計問題到大總統的權限問題,從賣淫問題到賣官賣國問題,從解散安福部問題到加入國際聯盟問題,從女子解放問題到男子解放問題,……哪一個不是火燒眉毛的緊急問題?
我們不去研究人力車夫的生計,卻去高談社會主義!不去研究女子如何解放,家庭制度如何救正,卻去高談公妻主義和自由戀愛!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問題如何解決,卻去高談無政府主義!我們還要得意揚揚的誇口道:「我們所談的是根本解決。」老實說罷,這是自欺欺人的夢話!這是中國思想界破產的鐵證!這是中國社會改良的死刑宣告!
為什麼談主義的人那麼多?為什麼研究問題的人那麼少呢?這都由於一個懶字。懶的定義是避難就易。研究問題是極困難的事,高談主義是極容易的事。比如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研究南北和議如何解決,這都是要費工夫、挖心血、收集材料、徵求意見、考察情形,還要冒險吃苦,方才可以得一種解決的意見。又沒有成例可援,又沒有黃梨洲、柏拉圖的話可引,又沒有《大英百科全書》可查,全憑研究考察的工夫,這豈不是難事嗎?高談「無政府主義」便不同了。買一兩本實社《自由錄》,看一兩本西文無政府主義的小冊子,再翻一翻《大英百科全書》,便可以高談無忌了!這豈不是極容易的事嗎?
高談主義,不研究問題的人,只是畏難求易,只是懶。
凡是有價值的思想,都是從這個那個具體的問題下手的。先研究了問題的種種方面的種種事實,看看究竟病在何處,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後根據於一生的經驗學問,提出種種解決的方法,提出種種醫病的丹方,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後用一生的經驗學問,加上想像的能力,推想每一種假定的解決法該有什麼樣的效果,推想這種效果是否真能解決眼前這個困難問題。推想的結果,揀定一種假定的解決方式,作為自己的主張。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價值的主張,都是先經過這三步工夫來的。不如此,算不得輿論家,只可算是抄書手。
讀者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並不是勸人不研究一切學說和一切「主義」。學理是我們研究問題的一種工具。沒有學理做工具,就如同王陽明對著竹子癡坐,妄想「格物」,那是做不到的事。種種學說和主義,我們都應該研究。有了許多學理做材料,見了具體的問題方才能尋出一個解決的方法。
但是我希望中國的輿論家把一切「主義」擺在腦背後做參考資料,不要掛在嘴上做招牌,不要教一知半解的人拾了這些半生不熟的主義去做口頭禪。
「主義」的大危險,就是能使人心滿意足,自以為尋著包醫百病的「根本解決」,從此用不著費心力去研究這個那個具體問題的解決法了。
——《每週評論》,號三十一,一九一九年七月二十日。
【延伸閱讀】
■胡適,〈三論問題與主義〉,收入潘光哲(主編),《胡適全集.時論》(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二○一八),冊一。
■胡適,〈四論問題與主義:論輸入學理的方法〉,收入潘光哲(主編),《胡適全集.時論》,冊一。
■藍公武,〈問題與主義〉,收入潘光哲(主編),《胡適全集.時論》,冊一。
■李大釗,〈再論問題與主義〉,收入潘光哲(主編),《胡適全集.時論》,冊一。
■唐德剛(譯注),《胡適口述自傳》(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再版〕)。
■王汎森,〈「主義崇拜」與近代中國學術社會的命運:以陳寅恪為中心的考察〉,收入氏著,《中國近代思想與學術的系譜》(臺北:聯經出版公司,二○○三)。
■王汎森,〈「主義」與「學問」:一九二○年代中國思想界的分裂〉,收入劉翠溶(主編),《四分溪論學集:慶祝李遠哲先生七十壽辰》(臺北:允晨文化公司,二○○六)。
■王汎森,〈「主義時代」的來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一個關鍵發展〉,《東亞觀念史集刊》,期四(臺北:二○一三年六月)。
■王汎森,〈「煩悶」的本質是什麼:「主義」與近代私人領域的政治化〉,《思想史》,期一(臺北:二○一三年十月)。
■王遠義,〈惑在哪裡:新解胡適與李大釗「問題與主義」的論辯及其歷史意義〉,《臺大歷史學報》,期五十(臺北:二○一二年十二月)。
■李林,〈重論「問題與主義」之爭〉,收入劉青峰(編),《胡適與現代中國文化轉型》(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四)。
■鄧野,〈王揖唐的「社會主義」演說和「問題與主義」論戰的緣起〉,《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五年期六(北京:一九八五年十二月)。
■羅志田,〈對「問題與主義」之爭的再認識〉,收入氏著,《激變時代的文化與政治:從新文化運動到北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二○○六)。
序:願把金針度與人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胡適紀念館(以下簡稱胡適紀念館),位於臺北市南港區,初建於一九六二年,迭經興革,屹立無間,始終是海內外紀念與研究一代哲人胡適最重要的殿堂。
胡適紀念館是緬懷紀念胡適的天地。胡適紀念館由三大部分構成:一為臺北南港胡適故居,是他在一九五八至一九六二年間在臺灣擔任中研院院長的住宅;故居的建築、廊道、擺設等格局,大體上仍保持胡適生前起居生活的原有風貌。二為陳列室,由美國美亞保險公司史帶(C. V. Starr)先生捐贈,建造於一九六四年。陳列室以「常設展區」展示胡適的著作、手稿、照片、遺物與紀念物、播放紀錄片等;又設有「特展區」,專題介紹胡適生命世界的軌跡,不定期更換主題。三為胡適墓園與胡適公園。進入胡適公園,依丘阜拾級而上,即至墓園,曲徑濃蔭,深有山林幽靜景緻。瞻仰憑弔之餘,另有遊觀登臨之勝。凡仰慕懷念胡適或有所興趣的朋友,胡適紀念館是必到參訪的園地。胡適紀念館必將繼續努力,讓來訪的朋友享受感性與知性兼具的感動,流連而忘返。
胡適紀念館也是研究胡適生平事蹟和思想的基地。胡適紀念館得天獨厚,收藏胡適的資料(特別是晚年部分),舉世無雙。曾經親臨胡適紀念館,利用館藏資料進行研究的學者,遍布寰宇。胡適紀念館現在已經向全世界公開開放「胡適檔案檢索系統」,利用電腦網路,研究者不必親臨現場,經過簡單的申請手續,進行線上檢索系統查詢,就可以非常方便地找到與研究相關的原始資料。亦且,經過前賢費心耗神,整理編纂,並與民間出版機構通力合作,胡適紀念館主持或協助出版的資料成果,舉凡《胡適手稿》十冊、《胡適作品集》三十七冊、《胡適的日記(手稿本)》十八冊、《胡適日記全集》十冊、《胡適英文文存》三冊、《胡適未刊英文遺稿》、《不思量自難忘:胡適給韋蓮司的信》、《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陞往來書札》、《萬山不許一溪奔—胡適雷震來往書信選集》、《遠路不須愁日暮:胡適晚年身影》以及新近開始推出的新版《胡適全集》等等,有口皆碑。這些資料與出版品,都為開拓「胡適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促成「胡適研究」的天地綻放燦爛的花朵,供應了無窮的動力。在「胡適研究」的領域裡,胡適紀念館願意持續向研究者提供服務,扮演好應盡的角色。
胡適紀念館還應該是將胡適象徵的意義發揚光大,使之得以經過批判繼承而可歷久彌新的助力。在華人世界裡,環繞著胡適的話題,從來不曾間斷,代表著胡適永遠是人們感到興趣的人物。「胡適研究」的學術成果,更是佳作頻出,蔚為顯學,彰顯了胡適必然是理解歷史趨向不可或缺的一環。可以說,在瞻望未來進程的時候,胡適的生命旅程與思想世界,無論成敗得失,都是我們永不枯竭的「思想資源」。那麼,因應時代與社會的需要,結合「胡適研究」的成果,持續推陳出新,讓胡適在歷史長河裡貢獻過的心血,可以散發永恆的光芒,能夠刺激無限的反省,胡適紀念館自然責無旁貸。基於這樣的信念,這部《容忍與自由:打開胡適思想世界的第一扇窗》,就是我們謹以敬懷之心,實現這樣的責任,推動進行的第一步嘗試。
胡適畢生著述不輟,遺存的文字財富超過千萬,實非一般讀者可以問津通覽。挑選精華之作,匯為一編,導引初學讀者略窺其間美富,進而體會吟詠其旨趣,承繼宏揚其精神,批判轉化其遺產,本來就是胡適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業,一九三○年問世的《胡適文選》,正是其例。在此之後,類似的著作,層出無已,始終是文化出版界的熱門主題。本書借鑑既有的成果,企望有所突破,自呈特色。在卷帙浩繁的胡適著述裡,本書以胡適的思想關懷為主題,盡量避免純粹學術理論的作品,精選猶然深具現實意義並可激發思考的原著二十篇,期可提供多樣角度的認知。本書的選文,基本上也力求依據最原始的資料版本進行編輯刊印,以免貽誤讀者。本書並嘗試與眾不同,選文附刊相關圖片,文圖並茂,也在每篇選文內設計「解題」與「延伸閱讀」兩個單元,書末並另附「建議閱讀書目」一篇,期可有助於初學讀者的理解和掌握。「解題」部分,摘述各文論說主旨,解釋相關的時代或思想脈絡,偶做簡要評論。「延伸閱讀」單元則舉引相關文獻,或舉列胡適其他原著,以便讀者得以再登堂入室;讀者於研讀胡適原著之後,倘若意欲更為深入認識相關歷史場景或思想脈絡,可就各文舉列之研究成果,按圖索驥,繼續追查考究,或可廣增識見,或可開展研究。「建議閱讀書目」一篇,精要舉列胡適的著作與史料、研究胡適的著作以及與胡適相關的網站,從初學讀者的角度撰寫推介語,簡單介紹各種文獻資料的價值和貢獻,有心想要進入胡適的生命與思想世界的初學朋友,或可依序而進,不至無可依傍,無所歸向。「鴛鴦繡取從君看,要把金針度與人」,是胡適獨創並力行不輟的心得。謹此懷持胡適的原始意念,師法其意而選編本書,奉獻於有心的世眾。想望所及,不敢自誇自矜,是否有當,期待讀者的批評指教。
歲月悠悠,浪起潮落,胡適的時代已遠,胡適的墓木已拱。只是,做為「人」的永恆問題與現實的挑戰,則仍無或已時;自由、民主與科學這些理想的內涵意義與落實途徑,始終有待思索實踐。胡適期待的理想世界,和我們的夢想處境,不可能一成不變;胡適回應自己時代問題的解答,自然也不會是我們面對自身現實的萬靈丹藥。胡適的遺澤所在,不是他提供了解決人生問題的標準答案,設定了突越生命困境的金科玉律。相對的,叩問追索胡適多彩多姿的生命歷程,體驗品味胡適獨特鮮明的精神遺產,總有「功不唐捐」的結果。正如胡適說過的:「播了種一定會有收穫,用了力決不至於白費」。關心思考自己與群體命運和將來的朋友,透過理解胡適,應該能夠藉以知曉前此歷史發展的軌跡,建立現實批判反思的基本能力,從而找尋可供抉擇的方向,建構理想的未來。希望本書的選編、內容設計與相關文獻資料的指引介紹,可以幫助讀者開始認識和理解這位影響深遠的一代哲人。如果本書能夠引起讀者對於胡適更濃郁的興味,進入胡適豐富多樣的生命世界,必將是我們最大的榮幸。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
胡適紀念館主任 潘光哲 敬序
二○一九年二月二十四日
阿蘭‧柯爾本(Alain Corbin)
陳鼓應
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
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
亞歷山大.貝維拉夸(Alexander Bevilacqua)、費德里克.克拉克(Frederic Clark)
西蒙.韋伊(Simone Weil)/編著:卡繆(Albert Camus)
(明)王磐原著、潘富俊 考證
陳建守、韓承樺、張育甄、萬雅筑
丹尼斯‧古斯萊本(Denis Guthle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