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五基金會典藏
中國近代出版先驅張元濟親筆書信
獻給出版的過去與未來
最新技術X珍貴手稿X保存原貌
全新點校X圖文對照X重點摘要
面對中國長達的十年戰亂、物價上漲、交通中斷,
努力解決員工糾紛、節省編輯成本、拓展銷售通路,
從超過一百三十封的信件往來,一窺堅持出版於不墜的精神!
本書特色
.收錄張元濟親筆書信,展現身為書法大家的深厚功力。
.提供全部書信對照文字,了解張元濟與王雲五在十幾年間的通信內容。
.揭露近百年前商務印書館的經營,展現古今出版社的變與不變。
改版重點
.新增十一封未發表過的信件。
.最新高解析度掃描技術,忠實呈現信件的細節,包含紙張、摺痕、水漬、破損等。
.採用圖文對照的編排方式,並重新校對信件文字與句讀,以利閱讀。
信件主題
*出版軼事
此書為海內孤本,為宋代大家,毫無時間性……可望有銷路且可常銷者
→獨家經典作品,肯定是長銷保證。
王君覆稱照所排格式,依現在定價,恐全部須在六十元以上,據伊所見,恐難銷售
→書籍規格與定價之間千古不變的煩惱
弟所編中華民族的人格,上海各報自動提倡,頗有銷路,請港處亦設法推銷。應付廣告費,由弟承認。
→出版上市搭配媒體行銷,廣告投放也必不可少。
*公司經營
從前規定高級職員,郵船二等、三公司官艙。現在情勢不同,可否改為一律三公司官艙?。
→減少非必要支出,節省經營成本。
以後營業增加若干,(分為五級,現僅一半,每增百分之十為一級)薪折即提高若干,每兩個月(或三個月、四個月)結算一次……營業如回降一級,九、十兩月薪折,亦回低一級,以後升降,以此類推。
→大環境不景氣,銷售業績連帶影響職員的薪水。
*社會觀察
葛君又言臺人如醫生、律師、各項工程師,為數卻不少,技術亦為可觀。獨於中國歷史及政治情形,與夫世界大勢、國際交涉,經數十年之錮閉,幾於一無所知……弟聞言之下,以為宜即為彼特別編授需用之書。
→戰後初期臺灣的狀況,開始規畫在臺的編輯、出版、銷售方針。
張元濟、王雲五
張元濟1867-1959
號菊生,浙江海鹽人。
1902年,進入商務印書館,使商務脫胎換骨,開始走入編譯出版事業。
1903年,主持編譯所,廣邀學者名流,投入編譯工作,使得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成為學者貢獻力量的地方。
1903-1920年,大量翻譯西方經典名著,使商務印書館成為當時全中國最大、 最有影響力的出版社。
1903-1915年,創辦雜誌,廣開社會風氣。
1904年,創刊《東方雜誌》,到1990年才停刊,是中國雜誌史上重要的一頁。
1905-1926年,辦校拍片,輔助教育。商務印書館不但編輯教科書,還自行創辦許多學校,「吾輩當以扶助教育為己任」為其之理想。
王雲五1888-1979
廣東中山人。
1921-1929年,主持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擴大出版方向。
1930-1945年,任商務印書館總經理,領導商務印書館渡過艱苦歲月。
1946-1948年,國民政府經濟部長、財政部長。
1964-1979年,擔任臺灣商務印書館董事長,恢復商務印書館的教育理想。
前言 獻給出版的過去與未來
編輯說明
信札年表
一九二五年
一九三六年
一九三七年
一九三八年
一九三九年
一九四○年
一九四二年
一九四五年
一九四六年
一九四七年
一九四八年
與信札有關物件
附錄一 王雲五致張元濟書信
附錄二 《岫廬已故知交百家手札》所收張元濟信札
一九三九年十月十四日
編輯摘要
.商務高級職員薪資與津貼規定
.香港分廠糾紛解決與高級職員問題
.提議節省紙張、減少印數計畫,以符合商務現在經營情況
點校文字
岫廬先生閣下:昨日奉到本月六日 手教,傍晚又接覃電,均敬誦悉,謹奉覆如下。一、慶林薪水,原係四百元,小芳則六百元,弟九日去信言及多出之二百元,照代理通例,減半致送,則為一百元,合之本職四百元為五百元,徵取我 兄意見。後始查知久芸、康生月薪,均已支至四百元,另加車費五十元,則五百元之數,似有未合,與拔翁談及,拔翁意必須照小芳薪數致送,故以覃電奉達。今得覆電,正與 尊意相合,即由弟函知滬處,我 兄可不必再來信,續開董會時,當請追認可也【此信亦有內封並印記,外封亦有印記】。
二、前月十九日長函,蒙 重繕發下,業已收到。弟仍不欲傳觀,恐翰卿出示他人,擬俟有機會開董會時,再於席上傳閱。翰卿、延桂經弟屢駁,啞口無言,煽惑股東,恐無甚效力。
三、港廠忽生糾紛,業經消弭,聞之甚為欣慰。弟九日去函言及此事,係聞之仲明,弟殊不信,據云係翰卿來信如是云云。昨得 大函詳細見告,即向久芸查究,仲明之言究從何來?據云翰卿之信即係致久芸者,並無先已開除後因行兇重行收回,改作記過之語,不知仲明何以誤究?弟不敢謂其有意造謠,大約係戴有有色眼鏡所致,倘使其對他人亦如此云云,則不免有所影響矣。港處如尚印通訊錄,鄙意似可將經過詳細登載,俾眾周知。
四、承 示印書節省紙料前此已承見告又減少印數,新書銷路可靠,聞訊尤為快慰。然弟終慮疆土日蹙,困窮日甚,有如許工人,造成如許貨品,終覺可虞。即如前日登報最近出版之《叢書集成》第五期,不過裝箱存棧而已,拔翁受其同鄉數人詰問,拚命督催,弟再四解釋,曾言以英國之譽望,尚不免於賴債,我館何妨稍為拖欠,卒不見聽,終被催成一期,拔翁固可對同鄉,而公司則受損匪淺矣。弟見原料日貴,煤汽電力,無一不漲,設造成之貨,稍有積滯,受累匪細。昨日丁英桂來言,石印部無事可做,擬印《冊府元龜》,弟甚不贊成,已詳告久芸,請其面陳,此外並有減工之議,統祈 裁酌。
五、現在公司維持八一三以前局面,此為目前無可如何之辦法,戰事解決,我館力圖復興,以鄙意度之,必須減少一半人,甚或減少四分之三,此本係極大難事,惟其愈難,愈先籌劃,否則中華可以復興,我館終於困斃。此或為弟之過慮,然心所謂危,不敢不言,亦已請久芸密陳,並祈 鑒及。
六、前此弟曾建議全公司人員,必須寫日記單,伯嘉云業已計劃,不知曾已施行否?適之信已收到,前曾託代贈《校史隨筆》一部,不知已否寄去。小婿信蒙轉渝,感極,敬叩老伯母大人福安並頌潭祉
弟張元濟 28│10│14
世兄曾有在德國留學者,戰事起後,行止如何,甚以為念。
前言 獻給出版的過去與未來
張元濟先生與我的祖父王雲五是相知多年的好友,即使一九四九年面臨動盪而不得不出走時,我的祖父仍不忘隨身攜著張元濟先生諸多來信,直至帶到臺灣。張元濟先生來信的主要內容,公私皆有,而以公事為主,特別是集中在抗戰時期,與我的祖父不斷討論、共同努力,讓商務印書館能夠繼續運作下去,只要閱讀它們,就能深刻體會當年出版經營的甘苦。基於這批書信的研究價值,以及它們對商務印書館的歷史意義,臺灣商務印書館曾先後兩次出版,並定名為《艱苦奮鬥的歲月(1936-1948):張元濟致王雲五的信札》。
二○二○年趁著王雲五紀念館進行整修時,我推動王雲五基金會與學術界進行合作,整理紀念館的館藏,特別是我祖父所留下來的各類文獻與文物。而先是在整理過程中,陸續發現數封並未收入的書信、相關物件;後來在臺灣商務印書館的倉庫清點時,又找到當年影印《岫廬已故知交百家手札》的底稿, 由於有這樣的成果,以及印刷、編輯各方面技術的進步,在與同仁們討論後,我們決定重新出版這批書信,並根據信件的主要內容,將名稱調整為《書信中的商務印書館:張元濟致王雲五的信札,一窺百年前出版經營甘苦談》。
這次出版重點,不僅在文字的內容,還包含著文字的載體,也就是信件本身,因此我們將全部書信甚至是信封、籤條,皆用高解析的方式重新掃描,盡可能將所有訊息都如實地傳達給讀者,讓讀者翻閱本書時,更容易體會當時的歷史情境。我祖父親手編輯《岫廬已故知交百家手札》時,曾收錄張元濟先生的八封來信、兩則電報,不過除一封信外,其它都已採入《張元濟全集》第一卷,經過考量,我們決定將這部分作為全書附錄,一併出版。
去年是商務印書館創辦一百二十五週年、臺灣商務印書館開業七十五週年,今年又恰好是我的祖父王雲五出生一百三十五週年,這時推動重新出版這本書,對我來說,無論於公於私,都是最好的紀念。最後,我要再藉這個機會,向讀者介紹王雲五基金會。我們已大致將館藏文獻與文物整理完畢,並挑出其中精華,在王雲五紀念館常設展出。我們會陸續出版整理成果,像是我祖父所留下的各類日記,或者有關臺灣政治史等方面的史料,與此同時,我們正在建置資料庫,以期日後讓各界更容易了解、方便利用館藏。我誠摯歡迎讀者前來參觀王雲五基金會,也非常期盼能與大家相互交流。
王春申 臺灣商務印書館董事長
二○二三年十月
墨磊寧(Thomas S. Mullaney)
張瑞德、馮啟宏
落合淳思
布萊恩.蘭德 (Brian Lander)
文浩(Felix Wemheuer)
金英敏(김영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