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書慶,任選2件72折
全館【單書】75折
雙11購書慶(滿799送2025歷史轉換曆)
本商品為出版已久的書,出版已久的書容易產生些許的黃斑、或有些許瑕疵(例如:壓痕、褪色等),不影響內文閱讀。每本書況不盡相同,請考慮評估後再購買結帳,採取隨機出貨。如想進一步了解書況詳情,可以來信cptw1897@gmail.com、或點擊右上角「客服」留言詢問,感謝您支持臺灣商務印書館。
壯心不已的一代學人
魯實先研治文字,融會《說文》、甲、金、匋文及經義,創通義類,26歲以《史記會注考證駁議》一書震驚士林。早歲立志,苦學成名,畢生盡瘁於學術;屈萬里稱其「學富五車,目空一世。」徐復觀更以「三絕」讚譽其在《史記》、文字學及曆算學之成就。
通考求精,珍貴遺著
本書為魯實先在文字學之珍貴遺著,全書以獨體象形、合體象形、變體象形及省體象形四部,分述文字的蛻變。其釋字釋義,融合甲骨、鐘鼎、刀布、古璽,及經傳有關之資料,俾學者能於古物及載籍,得溝通互證之效。書中以「某之從某,猶某之從某」之形式,正許氏《說文》在釋形、釋義之謬誤。對於研究文字學、金文學、甲骨學,實有莫大之啟示與助益,復使學者資以悉究文字之初形本義,詳明中國文字遞邅之?。
閱讀紀實
◎咀嚼文字的滋味,閱讀文字的容貌
一代學人做學問的客觀,紮實的帶著我們走入歷史的時光隧道裡,融合了古物與載籍,補充了許慎《說文》這本書中疏忽之處。
◎從古代生活片段中索驥
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給予文字很好的詮釋,從扮演表達的符號,乃至成為一種文化意涵,將今古人在生活裡來來去去的意念、靈光乍現的生活片段都帶了進來。文字作為表達的符號是一時的,然其所隱含的深遂意涵卻是恆久的,文字隨時在變化,必需有無執取的心,才能體解文字的般若。
◎從生活器物出發,明白文字種種可能的弦外之音
我們看到一代國學宗師魯實先教授其做學問的方式,這一代學人難得的私塾教育精神,對經史百家理所當然的知識,以博引的方式,鋪天蓋地將歷史中出現在各個生活片段裡的文字面貌,真實提出其境,從生活器物上的文字如鼎銘、尊銘,爵銘,還予文字每一種面目,明白文字種種可能的弦外之音,讓我們一睹文字作為表達的元素外,別有其深不可處的意義,乃至了解一個文字的源流與故事。
◎保持一種清淨無執取的研究精神
對文字了解的層次不同,自能書寫出不同一般的意境。研究文字,我們不需捨本逐末,而是要保持著一種清淨無執取的心意,從文字語彙的過去與本身去體悟。
本書特色
★穿越時空,遇見古人的生活面貌―以文字人類學家的姿態,從各種器物細說從頭,並與古籍載記相映趣。
★直指文字的三昧―文字與生活不可割裂的密切關係,植入古代生活的各種片段。
★文字的加油站―生活裡來來去去的文字,其實是有著許多人生瑰寶與般若,即看個人對文字領略的層次,一點小小的領悟,能讓心念轉變一時。
魯實先 著
魯實先(1913–1977)
湖南寧鄉縣人,為當代國學宗師。28歲即受聘於復旦大學教授、中正大學文史講席。來臺先後任教於臺中農學院、東海大學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其治學精通經史百家,尤長於古今曆法、甲骨鐘鼎、文字訓詁之學。
著有《殷栔新詮》、《卜辭姓氏通釋》、《說文正補》、《轉注釋義》、《周金疏證》、《文字析義》等書。學術成就,甚獲士林推崇。
王永誠
1931年生,海南昌江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授兼語文教育學系系主任。
著有《南齊書本紀校注》、《周代彝器五鼎考》、《清代私家箸錄金文考》、《先秦彝銘箸錄考辨》、《三代吉金文存考正》等書。
前言 《文字析義》是先師魯實先教授未完稿之遺著,雖為未完之稿,然其析解之字,已逾九成。魯先生之學術成就,王甦學長云:魯先生文字學之成就,博瞻該明,精詣絕倫, 直造乎古人所未到,凌駕乎時彥之所難為,出群獨步,創獲至多,已久為士林所宗仰。( 引自《文字析義》草稿編輯說明) 魯先生嘗自述《文字析義》之撰作云:從來研究文字學的人對於六書都不了解,其實中國人不了解六書是應當的,什麼理由?因為從許慎編的《說
前言
《文字析義》是先師魯實先教授未完稿之遺著,雖為未完之稿,然其析解之字,已逾九成。魯先生之學術成就,王甦學長云:魯先生文字學之成就,博瞻該明,精詣絕倫,直造乎古人所未到,凌駕乎時彥之所難為,出群獨步,創獲至多,已久為士林所宗仰。(引自《文字析義》草稿編輯說明)
魯先生嘗自述《文字析義》之撰作云:從來研究文字學的人對於六書都不了解,其實中國人不了解六書是應當的,什麼理由?因為從許慎編的《說文解字》起,許慎就不甚了解六書,他把六書弄錯了。所以我要按照六書的方式來寫《文字析義》。這部書有三必寫:許慎釋形錯誤的,必寫。許慎釋義錯誤的,必寫。文字有蛻變的,譬如現在篆文是形聲字,可是它原來是象形字或會意字,而由象形、會意變為現在篆文的形聲字,如此觀文字之蛻變;同時由這個字可以轉注產生某一個字,由一個假借造字產生某一個字,這些地方必寫。(錄自:曆法,文字學大師魯實先教授訪問錄)
《文字析義》之作,魯先生復王甦學長書云:其中正許氏釋形之謬與釋義之謬者,為數至夥,自信陳義精碻,決非前賢時彥所能驂靳,縱或後有來者,亦難比肩。由是可知《文字析義》所鑽研創發,必影響當代與來世。惜乎先生逝世距今已三十六年,尚未見正式成書出版,實感遺憾。而先生於臨終時猶連喊「脫稿!脫稿!」?未見其精心傑作成書出版,於其臨逝,尤心有未甘焉。
曩昔永誠曾為先生手繕《說文正補》、《假借?原》及《殷栔新詮》三書出版。近幾年又趁學得電腦之便,將學生時聆聽先生講授甲骨文字及彝銘文字之筆記,重讀并整理,而編輯成《甲骨文考釋》及《周金疏證》二書出刊。今先生逝世已三十六年,而《文字析義》之著作猶未見有正式出版行世者,內心實有難安。先生文章,典雅流暢,理明證實,容易誦讀。而書之正式出版,必有著作權人,奈何無法尋求。且永誠今已八十又二,垂垂老矣,惟不忍魯先生不世之學術傑作有所湮沒。今自度體能尚佳,爰冒昧勉強為之作注,曰《文字析義注》,冀望成書出版,廣為流傳,嘉惠後學。今值先生百歲冥誕前夕,出刊行世,或可慰先生在天之靈。
本書卷帙浩繁,擬分冊出刊,今象形篇先行注畢,以上冊先行出版。
本書之作,承耿慶梅教授多所協助,而王安确、王安碩昆仲於電腦操作方面,亦貢獻良多,特此致謝。
王永誠謹識2013年5月31日
阿蘭‧柯爾本(Alain Corbin)
陳鼓應
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
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
亞歷山大.貝維拉夸(Alexander Bevilacqua)、費德里克.克拉克(Frederic Clark)
西蒙.韋伊(Simone Weil)/編著:卡繆(Albert Camus)
(明)王磐原著、潘富俊 考證
陳建守、韓承樺、張育甄、萬雅筑
丹尼斯‧古斯萊本(Denis Guthle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