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書慶,任選2件72折
全館【單書】75折
雙11購書慶(滿799送2025歷史轉換曆)
本商品為出版已久的書,出版已久的書容易產生些許的黃斑、或有些許瑕疵(例如:壓痕、褪色等),不影響內文閱讀。每本書況不盡相同,請考慮評估後再購買結帳,採取隨機出貨。如想進一步了解書況詳情,可以來信cptw1897@gmail.com、或點擊右上角「客服」留言詢問,感謝您支持臺灣商務印書館。
★第一本以郵票為主軸介紹台南歷史古蹟與人物。
★依年代排列,詳實介紹,一部郵票上的台南史,另類的台南地方誌。
★從郵票出發,延伸南歷史古蹟與風情,集郵迷與台南迷必備書。
郵票是文物,它負載著社會資訊,
它的圖案、名稱,都反映其時代背景。
郵票是一種具有紀念性的物品,
郵票上的圖片,可能跟自己有地緣關係,
珍藏在日記本內,也可能與寫信的人有關,
並深藏在抽屜的深處,好好保管著。
郵票,除了是人們寫信來往的必需品之外,也深具其他意義。對某些人來說,郵票是一種蒐集品,就像蒐集瓶蓋或模型等物品一樣,是值得長期收藏,甚至可以開個展覽,與他人分享的一件事情。
這本書所要講的,是關於「台南」的各種郵票上的回憶。郵票上的大天后宮與孔廟,抑或有名的地景,如安平古堡跟赤崁樓;還有開放給民眾蓋章紀念的郵戳,上頭有在台南貢獻殊偉的馬雅各與巴克禮。
這些人物與建築,不因時間流逝,一直存在於歷史文獻,或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而是成了郵票與郵戳,繼續與我們生活在台南這片土地上。郵票與郵戳不僅紀念著他們,也傳承了他們的意志,而我們也透過郵票,傳遞情感與心意給我們周遭的人。
這本書將帶領我們,從郵票與郵戳去認識那些,曾生活在台南,我們卻可能一直不甚熟悉的人、事、物,共同經歷我們雖未體驗過,但確實存在的時代。
蕭文
蕭文
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畢業。曾就讀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美國耶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主修醫務管理)。公務員普通考試圖書資訊類科及格。
曾任台南中華醫專專任講師、醫務管理科主任,嘉南藥專兼任講師,致遠管理學院兼任講師。屏東基督教醫院執行秘書、醫療事務部主任,高雄榮總病歷組,台南市立醫院顏裕庭院長幕僚、人事課長。
已出版醫務管理與健康保險教科書共十一本,分別由南山堂、華杏、合記、五南出版社出版;醫務管理與健康保險期刊文章近四十篇,主要刊登在醫院與台灣醫界;中華日報與台灣時報副刊散文共一百六十多篇;《水交社記憶》(臺灣商務出版)。
得獎紀錄:2012台南文學獎。
輯一 安平追想曲──從熱蘭遮城到安平古堡
輯二 夕照滿城紅──赤崁樓
輯三 海島上的國王──鄭成功
輯四 一砲平四海──億載金城
輯五 香火鼎盛的道觀──天后宮、武廟、五妃廟
輯六 引進現代醫療與文字印刷的使者──馬雅各與巴克禮
輯七 轉瞬即逝的國號──台灣民主國
輯八 奠定文化的基石──建立教育制度
輯九 交通革新的時空收斂──火車站、郵政局、安平港、台南機場
輯十 引領時代的生活型態──林百貨、文學館、法院與公園
輯一 安平追想曲――從熱蘭遮城到安平古堡
從郵票說起
2005年3月18日,中華郵政發行了台灣古蹟郵票,其中的十五元票為台南安平古堡,並設計了專屬郵戳。郵票上標示了「台南安平古堡(西元一六二四年)」,單獨來看這張郵票的讀者可能會誤以為,郵票裡綠樹環繞的安平古堡是興建於1624年。其實並非如此。那麼郵票上所出現的1624年,這一年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
此外,我們在1950年代的安平古堡風景郵戳上可以明顯看見「安平古堡」石碑,這個石碑是何時設立的呢?而且在郵戳上還多了一座今天沒有的燈塔,這座燈塔是誰人所建?又是為何拆除的呢?
安平:台灣史的起點
故事必須從頭說起。讓我們先認識過去的安平,認識現在安平古堡的所在地在歷史裡是什麼樣子。
一萬多年前的台南是一座突出於水面的大沙洲島,可以稱台南島,相當於現在的台南台地。從台南的三分子,東門外農業試驗所東北角等地,留下的貝塚,說明早年的台南是一個四周被海水包圍的島,這片海水適於貝類生長。當時的台南台地為一橢圓形的丘陵,其主軸呈北北東―南南西向,南北長約十二公里,東西寬約四公里。後來,海水逐漸朝西退,留下來的土質鬆軟,受到海風的影響以及河流的沖刷不斷累積堆積物,再加上暴雨造成山洪暴發,逐漸形成現今台南的沙丘地形。
十七世紀初期台南的海岸線在今台南市西門路一帶,當時的潮水逼近赤崁樓。這片海水的西側是一連串的沙洲,這些沙洲的位置就在今日台南市的安平區。由沙洲圍成的一大片潟湖內海,稱大海灣,後來稱台江內海,簡稱台江。台江內海是位於安平與台南間的內海水深三至十四公尺,以沙地為主,船隻航行不便,容易擱淺。
大員是台江內海中最大的沙洲,又稱大鯤鯓或一鯤鯓,這裡有一個港稱為大員港,以後改稱安平港。大員之名一說來自「Teijouan」的中譯,另一說是從台灣南部平埔族台窩灣社(Teyowan)的名稱轉化而來。
大員沙洲北方隔著一條水道,與北線尾沙洲相望,再隔一條水道有加老灣島,這兩個島之間有一個孔道可以通航,附近有鹿耳門沙洲,水道最深者為鹿耳門港,是出入台江的主要航道。郁永河在康熙年間寫成的《裨海紀遊》中,記下了他的觀察:「鹿耳門內浩瀚之勢,不異大海,其下實皆淺沙。」他的詩《台灣竹枝詞》:「鐵板沙連到七鯤,鯤身激浪海天昏。任教巨舶難輕犯,天險生成鹿耳門。」也是對當年鹿耳門地形的描繪。
後來「大員」一詞的範圍擴大,稱台南為大員,有時亦稱全台灣島為大員。而大員的位置也就是今日台南市的安平區,這裡正是台灣歷史的起點。
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由於船隻構造、繪製海圖等航海技術的進步,掀起十六、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歐洲人出現在亞洲水域,改變了傳統的國際關係。台灣與福建海岸的平均距離約兩百公里,它鄰近中國大陸的位置,北上可達日本與韓國,南下可至菲律賓與南洋等地,因此,台灣位於東南亞與東北亞航線的交會點,加重台灣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加上安平又是良港,而成為當時歐洲重商主義國家爭取的據點。
荷蘭人於1624年至1662年間統治台灣,共三十八年,它是第一個進入台灣的現代文明,也是第一個以統治者身份進入台灣的政權,也是第一個在台灣課稅與行使主權的政權,從而開啟台灣史嶄新的一頁,讓台灣與西方世界展開接觸。
荷蘭為拓展在亞洲的商務,與葡萄牙以及西班牙等國在亞洲的商務競爭,荷蘭政治家約翰˙奧倫巴拿菲特(John van Oldenbarnevalt, 1547-1619)倡議,聯合荷蘭所有在亞洲從事貿易的公司,以提升在亞洲的競爭力,這個建議被國家議會(State-General)採納,於1602年3月20日成立「聯合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總部設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國家議會為當時荷蘭最高的國家權力機構。該公司由十七位董事組成董事會,為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戴月芳,2012:97)。該公司擁有執法權、與東方國家的訂約權、鑄幣權以及軍事權,它是荷蘭政府在東方的業務代理人,它的職員被視為政府官員,領政府的薪水,所以它不是一般的商業公司。該公司於1799年解散。荷蘭設立東印度公司壟斷對東亞的貿易,以後為英國等國仿傚,所以許多歐洲國家都設有東印度公司。
十七世紀五○年代,這個公司的活動區域,以巴達維亞為據點,西起中東,東至麻六甲海峽,北至日本,南到爪哇。1619年,荷屬東印度公司打敗葡萄牙艦隊,奪取麻六甲群島,占領位於印尼爪哇島的西北海岸的城市雅加達(Jakarta),改名為巴達維亞(Batavia),訂定為荷屬東印度的首都,並在這裡建立要塞,從事商務活動。
160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遣韋麻郎(Wijbrant van Waerwijck)到達澎湖,除了派人到廈門與明朝交涉通商事宜外,還派柯林斯˙雷約茲(Cornelis Reijersz)到安平海域探勘,他們發現這是一個好的港灣,這個港灣位於台灣海峽中段,是北上通往日本的咽喉,又可以控制福建沿海,它的腹地廣大,是荷蘭人建立海上絲路,掌控與中國和日本貿易的理想港口,因而企圖將其作為經營遠東的據點。
由於日本船隻往南航行,一定會經過台灣,台灣是日本船隻駛往南洋的中途站,可以在這裡獲得補給與休息,所以日本人早已在台灣活動。1609年,荷蘭人對日本貿易,在日本平戶建立商館,1615年任職平戶商館館長的李奧納多・甘布斯(Leonald Camps)認為,日本已利用大員作為貿易據點,荷蘭應設法取而代之,否則將不利於其貿易。
1620年後,荷蘭與英國在平戶聯合組成防衛艦隊(Fleet of Defence),巡弋台灣海峽,截獲了葡萄牙前往馬尼拉的中國船隻,一時台灣海峽戰雲密布,說明台灣海峽是貿易的重要航道以及歐洲國家角逐東亞貿易的情況。
蓬勃的海上貿易
荷蘭人是為了巨大的經濟誘因而來到台灣,他們在大員建立城堡,作為貨物的主要進出港口。依據台灣歷史學者林衡道的觀點,荷蘭人被中國的白絲吸引,希望利用台灣中途站的地理位置,從事中日間的轉口貿易;糖是白絲貿易的副產品,但是糖帶給荷蘭人巨額的利潤。1625年,依《巴達維亞城日誌》的記載:「據說每年生產鹿皮二十萬張,以及大量的鹿脯與魚乾。」「每年中國有一百艘船進入大員,從事漁業,購買鹿脯運到中國。」荷據時期,台灣的轉口貿易在1640年達到最高峰,該年台灣到日本的船隻有九艘,輸入日本的貨品價值約為5,645,870盾,占輸入日本貨品總值約6,295,367盾的90%左右。台灣的貿易船隻到達的地方有巴達維亞、暹邏、柬埔寨、印度與波斯等地。1637年進出的船隻約有1,311船次,當時來自金門與廈門等地的船隻每年約300-400艘。在1649年,荷蘭人在台灣的收益占該公司全球獲利的百分之二十六。
荷蘭人從大員獲得頗為豐富的利益。在1627年,有五艘貨船運送價值621, 855基爾特(基爾特為荷蘭貨幣單位,約240,000美金)的生絲到日本,兩艘貨船運送價值559,493基爾特(224,900美金)的生絲到巴達維亞和荷蘭,每年與中國貿易的金額約一百萬美金。
1660年(明永曆14年),鄭成功入台前一年,台灣耕地面積合計12,251摩肯(Morgan是荷蘭人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1摩肯為8,516平方米);除婦孺外,共有壯丁兩萬五千多名,並有一屯墾區。
建立熱蘭遮城
1623年(明天啟3年),荷蘭人從澎湖來到大員,即現在的安平,在台江內海其中一座沙洲的高地上建立一個簡單的據點。為維護這個據點的安全,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此地,以木板與沙土修築城堡,以荷蘭執政的王室奧倫治(Orange)為名,稱之為奧倫治城;到了1627年,又為強化防衛功能而改建,以荷蘭行省名澤蘭省(或譯熱蘭省),命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於1632年完工。此座城堡的四角向外突出,並以荷蘭四個主要城市的名稱為城堡的四角命名,西南角的稜堡為Middleburch,東北角的稜堡為Vlissingen,東南角的稜堡為Camperveer,西北角的稜堡為Arnemuiden。
本文開頭提到2005年的發行的安平古堡郵票,上面為什麼書寫著1624年,在這裡就可以得到了解答。原來安平古堡是建立在熱蘭遮城的遺跡之上,熱蘭遮城可說是今日安平古堡的前身;而熱蘭遮城建城的年代就是1624年,只是當時這座城並不叫熱蘭遮城,而稱為奧倫治城。在現在的安平古堡內,也還可以看到荷蘭人當年興建的熱蘭遮城的遺跡,至於熱蘭遮城為何成為遺跡,安平古堡又是何時建起來的?請讓我們一起追索下去吧!
熱蘭遮城在當年成為荷蘭人統治台灣和對外貿易的總樞紐,是荷蘭的行政中樞。荷蘭人在城內設立大員長官,為最高行政首長,總攬全島行政事務,並設有大員評議會,為最高決策機構。
熱蘭遮城築有三道城牆,採用近世歐洲城堡的典型設計,內城的四角為外突的稜堡,利於防守。城內有長官宅第、教堂、兵營、牢房。在城堡東方興建市街,即今台南市延平街一帶,作為貿易之用,這裡的商人往來頻繁,是商業區,這條街是台灣第一條街,又稱為台灣街。城堡和市鎮中間有市場、屠宰場、高架刑場和市衡量所。在熱蘭遮城附近的一個小丘上另建一個小型要塞,做為護衛用,這個小型要塞稱烏特勒支堡(Utrecht),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安平公墓。
自序
郵票是預付郵資的憑證,它也是文物,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環境,從郵票上可以瞭解一個地方的歷史及相關掌故,從郵票著手瞭解地方文史是簡便與有趣的方法,這是集郵的「益智」功能。這是多年前,郵局推動集郵的口號「集郵三益:儲財、益智、會友」。
我大半輩子住在台南市,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集郵,注意到郵票上有不少與台南有關的圖案,而開始瞭解這些圖案的背景,而完成此書,這是我集郵的心得。
蕭文 於台南
2017.6.19
阿蘭‧柯爾本(Alain Corbin)
陳鼓應
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
艾米.史都華(Amy Stewart)
亞歷山大.貝維拉夸(Alexander Bevilacqua)、費德里克.克拉克(Frederic Clark)
西蒙.韋伊(Simone Weil)/編著:卡繆(Albert Camus)
(明)王磐原著、潘富俊 考證
陳建守、韓承樺、張育甄、萬雅筑
丹尼斯‧古斯萊本(Denis Guthle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