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商品,故無另有折扣,並不配合網站其他優惠方案;凡購買原典卷軸,再加贈《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寬謙法師講經版】》一書(一般版無簽名)
● 訂單須知:訂單不可超取(限宅配)、不可貨到付款。請先透過線上刷卡或匯款,付款完成後才開始POD印製流程。印製工時約需1~2月(依實際印製工時為主)。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書本頁《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百七十二卷【寬謙法師講經版】》請由此去:https://www.cptw.com.tw/product_info.html?get_pro_sn=5220
【本書特色】
1、《趙城金藏》是中國雕版佛經印刷史上相當珍貴稀有的標本,具特殊歷史,在刻經史、版本史、校勘學、目錄學等方面都具有無可比擬的文化與學術價值。
2、內容為佛陀與弟子對話,闡述佛之哲學,對話的書寫淺明好懂,蘊含的思想溫柔致遠,讀之可洞察人情、開拓思想。
3、難得一見的國寶古籍復刻出版,人人都能收藏國之重寶!
世界遺產「天壤間的孤本祕籍」——趙城金藏,臺灣僅存一卷、國家圖書館珍藏國寶級善本古籍,第五百七十二卷珍字號,復刻首度問世,原貌重現800年前佛教經典!
金朝刻印,中國現存最早、最完整民間募資刻印佛經,宋朝《開寶藏》唯一現存復刻本,採用唐朝玄奘大師譯本。
原寸卷軸復刻典藏,獨家專利宣影紙印刷,精美仿皮錦盒包裝,典雅殊勝!
特別邀請覺風文化寬謙法師專書講解般若系與經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百七十二卷【寬謙法師講經版】》簡介請由此去:https://www.cptw.com.tw/product_info.html?get_pro_sn=5220
【關於《趙城金藏》】
金代民間募資雕版的《大藏經》,募資發起人為佛教徒崔法珍,相傳她斷臂募緣刻經,引發許多佛教徒資助。約自金熙宗皇統九年(1149)在山西解州天寧寺內,成立開雕大藏經版會主持募刻,迄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雕成。民國二十三年(1934)在山西省趙城縣(金山西省洪洞縣)廣勝寺發現,故世稱「趙城金藏」。
《金藏》復刻自中國第一部官印佛經——北宋《開寶藏》,然《開寶藏》及其復刻本失傳,《趙城金藏》是現存保持最完整的孤本,全世界僅此一部,被譽為「天壤間的孤本祕籍」。
裝幀為卷軸裝,卷次以千字文編排順序,自「天」字號至「幾」字號,計682帙,每帙基本上包括10卷。開頭以小字刻經名、卷次,每版末端標注紙張順序。
【關於《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簡稱《大般若經》,由十六部經典組成,分成十六會,為諸部般若經之集大成者。為宣說「諸法空相」之義的般若類經典彙編,並廣述菩薩道的甚深見和廣大行。
「般若」,意譯為慧、智慧、明,是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波羅蜜多」,又作波羅蜜,意譯為彼岸、度無極、度、事究竟,即自生死迷界的此岸而至涅槃解脫的彼岸;「般若波羅蜜多」,意譯為「智慧到彼岸」。經中說菩薩為到達彼岸,必須修六種行(或十種行),亦即六波羅蜜(或十波羅蜜)。其中般若波羅蜜(智慧波羅蜜),為「諸佛之母」,是其他五波羅蜜的根本,居於最重要的地位。此經主旨在闡明萬事萬物都出於「因緣和合」,故其「自性本空」,因而後世也稱「空經」。
般若系列的經典於印度貴霜王朝時在南印度廣為流行,現存尚有梵文本與吉爾吉特寫本。後來經典由南印度向北印度傳播,於北印度開始普及,經由西域而傳入中國。
《大般若經》中的多部經典在中國歷經多次翻譯,但當時佛教界對般若系仍所知未深,直至唐朝玄奘大師晚年譯出完整的版本。這一工作是譯經史上的偉業,玄奘集眾重譯,校合三種梵文原本,從唐朝顯慶五年(660)開展,至龍朔三年(663)完成,譯成全部《大般若經》十六會共六百卷,不僅重譯了多部經典,還譯出未曾在中國出現的經典,大大超越當時佛教界有關般若部類的知見範圍。
【關於「第五百七十二卷」】
第五百七十二卷屬第六會,此會共十七品,本卷為第十一品至第十四品——顯德品、現化品、陀羅尼品、勸誡品。
「顯德品第十一」為佛陀答覆曼殊室利菩薩,過去久遠劫前多聞如來答覆精進力菩薩,也就是現在在座的最勝天王的提問來回答,並說明何謂護持正法,以及如何調伏心等問題。
「現化品第十二」為最勝天王答覆善思菩薩的提問,解答佛的化身,能化作無數無量的化佛,是因為諸佛在成佛前所發的願力清淨之故。也答覆何人能護持正法,有賢德天子也在此加入討論。
「陀羅尼品第十三」為曼殊室利菩薩及寂靜慧菩薩共同討論,菩薩得到如是眾法不入陀羅尼門,則成就無量無邊功德,致使大地諸山皆振動,天上下起了花雨。佛陀也說了過去寶月佛的時候,有一位寶功德菩薩,擁有大辯才,這位菩薩也就是現在的寂靜慧菩薩。
「勸誡品第十四」為曼殊室利菩薩請問佛陀,聽聞如是甚深般若經典,能啟信受持而不毀謗,可成就何等功德?佛陀答覆所致功德不可稱計,諸多殊勝善法皆從般若生,並以四大部洲的眾生為例說明。
(唐)玄奘譯
【經文譯者簡介】
玄奘
俗名陳禕,又稱三藏法師。玄奘出生於隋朝仁壽二年(602),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南境)人。十三歲入洛陽淨土寺出家,依兄習經。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二十六歲時,冒險出國,經八百里戈壁沙漠,過蔥嶺入印度,留學那爛陀寺五年,師承戒賢大師,又依靠雙腳行遍古老印度,回國後口述這段遊歷,由弟子辯機記錄撰文為《大唐西域記》。
唐貞觀十九年(645)玄奘返長安設立譯經院,二十年中譯經論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五十五卷。晚年譯出《大般若經》六百卷,集合三種梵文本,將般若部集大成經典呈現於世人面前。他被譽為漢傳佛教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中國四大翻譯家之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百七十二卷》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六分顯德品第十一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經幾劫數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供養幾佛,而能對揚如來所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如最勝天王者?」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如此之事不可思議,若非無量百千大劫修集眾行種諸善根,則不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功德名字。善男子!十方各如殑伽沙界,其中所有諸殑伽沙尚可知數,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所經劫數、供養幾佛俱不可知。
「善男子!過去無量無數無邊難思議劫,有佛出世名曰多聞,十號具足,劫名增上,國名日光。多聞如來為諸菩薩摩訶薩說清淨法門言:『善男子!汝應精勤修諸善法,勿顧身命。』
「時,彼會中有一菩薩名精進力,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偏覆左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所說:汝應精勤修諸善法,勿顧身命。如我解佛所說義者,諸菩薩摩訶薩宜應懈怠不修善法,乃能速證無上菩提。所以者何?若諸菩薩勤修眾善,是則不能久住生死利樂有情;然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伏斷煩惱久住生死,終不自為速證涅槃,但為利樂諸有情故。菩薩以處生死為樂,不以涅槃而為樂也!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以化有情而為樂故。謂隨所樂方便善巧,說授法門令得安樂;若勤修善便速盡漏,不能利樂一切有情。是故菩薩觀察生死多諸苦惱,起大悲心不捨有情成就本願。
「『世尊!諸菩薩摩訶薩具方便力久住生死,得見無量無邊如來,聽受無量無邊正法,化導無量無邊有情,是故菩薩為如是事不厭生死、不樂涅槃。世尊!諸菩薩摩訶薩若觀生死而起厭怖、欣樂涅槃則墮非道,不能利樂一切有情,通達如來甚深境界。云何非道?謂樂聲聞及獨覺地,於有情類無大悲心。所以者何?聲聞、獨覺所行之道,非諸菩薩摩訶薩道。何以故?聲聞、獨覺厭怖生死、欣樂涅槃,不能具足福德智慧,以是義故非菩薩道。』
「時,多聞佛即便讚歎精進力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訶薩應修自行,勿習非道。』
「時,精進力白言:『世尊!何謂菩薩自所行道?』
「多聞佛言:『菩薩成就一切福慧,以大悲力不捨有情,遠離聲聞及獨覺地,得無生忍不捨三界,無所希望生長善根,方便善巧修行一切波羅蜜多,以智慧力無分別心生長善根,成就盡智無量功德;雖知諸法無一可生,而方便現生;雖知有情無一實有,而方便化導,知一切法皆離自性;觀諸佛土猶如虛空,而能巧便嚴淨佛土;知一切佛法身無像,方便示現相好莊嚴;隨諸有情心所好樂,即能方便而授與之。菩薩身心雖常寂靜,而說諸法化導有情,亦以巧便遠離喧雜,修諸寂定知自性空,悉能通達甚深智慧,能以方便為他說法,不證聲聞、獨覺乘果,勤求如來所證解脫,不捨菩薩一切道行。善男子!是名菩薩自所行道。』
「曼殊室利!時,精進力從彼如來聞說菩薩所行境界,得未曾有,尋即復白多聞佛言:『希有!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菩薩具足方便善巧,觀一切法無非是道。譬如虛空含容眾色,如是菩薩具大方便,所行之道攝一切法。又如虛空,一切草木、花果、香樹因之生長,如是諸物於虛空界不能染淨、不令瞋喜,如是菩薩具大方便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一切法皆悉是道,謂異生法、若聲聞法、若獨覺法、若菩薩法、若如來法。何以故?是諸菩薩所通達故。
「『譬如大火若遇草木必無退還,是諸草木皆順益火發其光明,如是諸法無不皆順菩薩道,故名菩薩道。譬如金剛自體堅密,刀不能斫,火不能燒,水不能爛,毒不能損,如是菩薩方便智慧,獨覺、聲聞及諸外道一切煩惱所不能壞。如水清珠能清濁水,如是菩薩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使有情一切煩惱悉得清淨。譬如良藥、妙寶神珠,毒不共居能消眾毒,如是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不與一切煩惱共居,而能斷滅一切煩惱。以是因緣,所有諸法皆是菩薩摩訶薩道。』
「曼殊室利!彼精進力說是法時,八千菩薩俱發無上正等覺心,二百菩薩得無生忍。曼殊室利!彼精進力即是今者最勝天王。」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得堅固力護持正法?」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言:「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寧棄身命不捨正法,於他謙下不起憍慢,卑賤恥辱其心能忍,飢渴有情施好飲食,在危難者能施無畏,於諸疾病如法療治,貧匱有情令豐財寶,諸佛靈廟修建嚴飾,惡事掩遏善事光揚,憂苦有情則施安樂,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得堅固力護持正法。」
曼殊室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能調伏心?」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言:「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不預他事先思後行,心性調直離諂曲行,不自矜高意常柔軟,是菩薩摩訶薩能調伏心。」
曼殊室利復白佛言:「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能調伏心,當生何趣?」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言:「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能調伏心,或生天上,或生人中;若生天上,則為帝釋,或作梵王堪忍界主;若生人趣,作轉輪王,或作餘王、長者、居士。天上、人中常得值佛,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能調伏心,生如是趣。」
曼殊室利復白佛言:「世尊!正信流出何法?」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正信流出得真善友。」
「世尊!多聞流出何法?」
佛言:「多聞流出妙慧。」
「世尊!布施流出何法?」
佛言:「布施流出大富。」
「世尊!淨戒流出何法?」
佛言:「淨戒流出善趣。」
「世尊!安忍流出何法?」
佛言:「安忍流出容受一切有情。」
「世尊!精進流出何法?」
佛言:「精進流出能辦一切佛法。」
「世尊!靜慮流出何法?」
佛言:「靜慮流出遠離一切散動。」
「世尊!般若流出何法?」
佛言:「般若流出遠離一切煩惱。」
「世尊!聽法流出何法?」
佛言:「聽法流出遠離一切疑網。」
「世尊!正問流出何法?」
佛言:「正問流出於法決定妙智。」
「世尊!居靜流出何法?」
佛言:「居靜流出勝定及諸神通。」
「世尊!正修流出何法?」
佛言:「正修流出厭道。」
「世尊!無常聲流出何法?」
佛言:「無常聲流出於境無所攝護。」
「世尊!苦聲流出何法?」
佛言:「苦聲流出無生。」
「世尊!無我聲流出何法?」
佛言:「無我聲流出滅除我、我所執。」
「世尊!空聲流出何法?」
佛言:「空聲流出寂靜。」
「世尊!正念流出何法?」
佛言:「正念流出聖見。」
「世尊!身心遠離流出何法?」
佛言:「身心遠離流出一切妙定神通。」
「世尊!聖道流出何法?」
佛言:「聖道流出聖果。」
「世尊!勝解流出何法?」
佛言:「勝解流出成就一切解脫。」
「世尊!佛生流出何法?」
佛言:「佛生流出一切菩提分法。」
爾時,最勝前白佛言:「云何佛生?」
佛告最勝:「如發無上正等覺心。」
「世尊!云何而發無上正等覺心?」
佛言:「天王!如生大悲。」
「世尊!云何而生大悲?」
佛言:「不捨一切有情。」
「世尊!云何不捨有情?」
佛言:「應如不捨三寶。」
「世尊!誰能不捨三寶?」
佛言:「一切無煩惱者。」
爾時,最勝便白佛言:「甚奇!世尊!希有!善逝!諸佛祕密甚深微妙,雖說法空、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而不破壞善惡業果,遠離斷常。世尊!頗有有情聞如是法,不起敬信、生毀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