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與原住民之爭【★1776革命未竟之地 ★不講理的共和國】套書

帝國與原住民之爭【★1776革命未竟之地 ★不講理的共和國】套書

優惠價1,110元

定價: 1,110 元

數量:

立即購買
加入購物車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譯者簡介
  • 名人推薦
  • 目錄
  • 試閱
  • 推薦序文

★1776革命未竟之地/書籍簡介

當帝國主義與美洲原住民族碰撞,將會激起什麼火花?

跳脫白人史觀的囿限,直視北美原住民族如何用鮮血與汗水捍衛家園!

 

1776年,東北方一群想脫離英國控制的新移民登高一呼,美國隨即抽芽誕生,這是一個全世界都習以為常的白人史觀敘事。然而,美洲是如此廣大,在東北部十三殖民地燃起陣陣硝煙之際,革命從未到達的西岸,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新舊世界的碰撞,帶來的除了疾病、殘殺,還有什麼?氣候、早期部落貿易、地理因素,又是如何影響這個時代?而西班牙、英國與俄羅斯的殖民,是如何與西岸原住民族合作與衝突,又是如何沾染了血跡?大陸西岸多元族群的碰撞與激盪、疾病與物種的傳播與交流,這些被歷史遺忘的故事,卻激起了比東岸更燦爛的火花!

 

  • 除了槍砲與鋼鐵,舊世界的帝國主義是如何征服和理解龐雜的新大陸?
  •  
  • 不只是壓迫與殖民,帝國主義者又是如何被迫與原住民族合作與貿易?

 

在1776年北美革命的同時,北美大陸並未時間停止,作者挑選了九個地區作分析,在他生動的描述下,我們看見一個更全面的全球性人群交流現象:

 

  • 阿留申人竟然跨越白令海峽,遠到俄羅斯的恰克圖,跟中國貴族貿易
  •  
  • 克里克印地安人不斷前往古巴,試圖拉攏西班牙對抗英國的經濟衝擊
  •  
  • 西班牙人的商業貿易需求,對美西海岸帶來了難以評估的的生態浩劫
  •  
  • 將黑山視為起源地的蘇族人,又是如何反抗美利堅合眾國的背信忘義

 

美國喬治亞大學歷史系教授克勞迪奧.桑特,從商業、環境與生態的角度切入,一覽各地人群與北美原住民族的互動與交流、探究北美大陸東岸上的斑斑血跡,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更全球化、非殖民者角度的美洲史。

 

★不講理的共和國/書籍簡介

這是一條再也無法回歸家鄉的血淚之路。

 

2020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決選入圍作品,

《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出版人週刊》2020年最佳圖書。

揭露地表上最強盛的國家,如何用暴力寫下繁榮的血腥根基?

 

自1776年北美東岸誕生了一個新國家,這個自稱是當時地表上最民主、自由的國度,卻在接下來的百年內不斷向西南殖民擴張、掠奪原住民族領土,最終成長為沒有帝國之名、卻有帝國之實的龐大國度。

在這塊以歐裔美國人為主的土地上,原住民族如同猶太人,被視為「低下、不文明」的群體,儘管在當時很多原住民已經融入歐裔文化,但其身上的原住民血液,使其被迫承擔了「血統的原罪」。

 

「直到他們加入文明人的行列。」

 

為了奪走原住民族在東南部肥沃的黑土帶,當時積極經營奴隸貿易與棉花種植的南方白人,結合了資本主義意圖、白人至上主義的思維,規劃了一場世紀陰謀:將原住民族「移動」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奪走原住民族擁有的肥沃土地,再引進龐大的黑奴人口,在南方建立奴隸制棉花帝國。為了合理化陰謀的目的,這些白人選民甚至將此安上了一個人道名義:此舉是「為了保護他們。」

 

1830年,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森上台,在總統積極的推動下,《印第安人遷移法案》正式簽署。美國政府運用行政技術和暴力手段,強迫原住民族離開自己的家園,驅離至政府劃界的「印地安領地」,開啟了北美原住民族的血淚之路。

 

有土地,才有自我,對原住民族來說,土地是生命的根源。

而印地安人遷移政策,則是一場國家與選民共同發動的驅離與殲滅行動。

 

這看似遷至印地安迦南地的路途,對原住民族來說,卻是一場被徹底驅逐的失根之旅。土地,不僅僅是家園,土地更象徵著傳統與文化、信仰與認同。原住民族自古崇拜自然神靈,而祖先的神靈正寄宿在土地之上。北美原住民族仰賴土地生活、與自然共生,即便面臨歐洲人的殖民、全球貿易的興起,原住民族的面貌逐漸多元化,土地仍是原住民族續命的根。

 

然而,當美國建國的鐘聲響起,卻也同時敲響了這塊土地上原住民族的喪鐘。沒了土地的原住民族,在遷移過程中飽受飢餓、疾病與死亡的威脅,高達萬人在過程中喪失性命,即便是活下來的族群,也被迫陷入了「我是誰」的困境。

 

究竟,這一切悲劇是怎麼發生的?美國的白人選民是如何一邊假惺惺想要保護原住民族,又一邊發起殲滅戰爭?美國喬治亞大學歷史系教授克勞迪奧.桑特,將以原住民族史觀切入,探討美國強大的殘忍根基,為讀者描述一段美國最真實的種族歧視史。

關閉
立即購買
LIN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