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書慶,任選2件72折
文字學講座【銅器銘文釋讀】書展單本75折
雙11購書慶(滿799送2025歷史轉換曆)
本商品為出版已久的書,出版已久的書容易產生些許的黃斑、或有些許瑕疵(例如:壓痕、褪色等),不影響內文閱讀。每本書況不盡相同,請考慮評估後再購買結帳,採取隨機出貨。如想進一步了解書況詳情,可以來信cptw1897@gmail.com、或點擊右上角「客服」留言詢問,感謝您支持臺灣商務印書館。
栩栩如生的陶俑,盡展漢唐富麗慧黠的生活
意態靈動的漢字,奔放了長安時期的文化
跟著甲骨學家許進雄老師一起穿越,
返來長安,
驚豔漢唐盛世多元文化,饗宴漢字蘊含的生機逸趣。
漢字與文物系列第三冊《返來長安過一天:漢字與文物的故事》
漢唐時代是歷史上最多元、最開放,也最充滿逸趣的時代。當時傳入許多新的思維,激發了人們的想像,萌生許多不同於前代的文化、藝術與工藝,從而讓漢唐時代的文物與文字,都煥發出與商周時期大為不同的光彩。新的字應運而生,舊的字也產生變化,著迷於這些字的想像,國際漢字權威學者許進雄老師帶領我們重返漢唐盛世,鬼斧神工的藝術巧思、與時俱進的漢字趣味在在讓人驚豔。
漆器在漢朝,稅額特別高?
用得起高貴的漆器,才是上流社會的證明!
什麼樣的造型才能吸引漢朝人的目光呢?
一起從陶俑觀察漢朝最流行的穿搭!
漢朝老祖先最愛玩什麼遊戲?
六博遊戲讓人廢寢忘食!
馬車不是漢朝人的最愛?
牛車才是最安穩舒適的高級「房車」!
健康的人不睡「床」!
隨著醫療水平進步,改變功能的床?
本書特色
穿插大量信仰、風俗、外來文化實證,重現漢唐時代開放多元的日常生活、社會文化與結構,幫助讀者理解文化社會與文字流變。
許進雄
許進雄
1941年出生於高雄。準備大學聯考時,讀到清代王念孫注釋的《廣雅疏證》,從此踏上研究中國文字奧妙的學問。在臺灣大學中文系就學時,開始研讀甲骨學,專精甲骨文和博物館學。中文研究所畢業後,應聘加拿大多倫多市皇家安大略博物館(1968年),整理館藏的甲骨(明義士收藏),在博物館研究階段,得到重要發現──「以甲骨上的鑽鑿形態作為斷代的新標準」,此一發現影響文字學界甚巨。安陽博物館甲骨展覽廳評為「甲骨學最有貢獻的二十五名學者之一」。
1974年獲得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學位後,在東亞系兼職授課。1996年回到臺灣,接受臺灣大學中文系聘約,教授中國文字學、古代社會與文物等課程。2006年退休,轉任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
出版專著:《殷卜辭中五種祭祀的研究》、《甲骨上鑽鑿形態的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古事雜談》、《文字小講》、《簡明中國文字學》、《許進雄古文字論文集》、《博物館裡的文字學家》、《字字有來頭》系列著作等。
序 中華文物的初學津粱
自序 因緣際會說甲骨
壹、陶俑與明器——妙手天成,匠心獨運
漢至唐的陶俑
一、領導軍隊,保護秦始皇的強大將領
二、輕裝上陣,卻令人聞風喪膽的秦朝士兵
三、如何從俑的髮型判斷性別?
四、具備戰略價值的馬
五、風行漢朝的穿搭時尚
六、玩遊戲玩到廢寢忘食,可不是現代人的專利
七、甲骨文「化」字與雜戲表演的關聯
八、四川富庶及注重藝術的證明
九、畫像石中隱藏的祕密
十、建造高樓的意義,與甲骨文「樓」字的構成
十一、來源於私有財產制的陪葬信仰
十二、古代最安穩的代步工具:牛車
十三、什麼時候才出現大量製作陶俑的技術?
十四、風靡上流社會的馬球遊戲
十五、甲骨文的「安」,隱藏著對女性的限制?
十六、大有來頭的御賜寶馬
十七、甲骨文中有關居家休閒設計的字
貳、漆器與瓷器——精緻細膩,釉彩輝煌
一、在漢朝,漆器比其他器物貴?
二、模仿稀有海螺造型的高級耳杯
三、中國何時出現天圓地方及二十八星宿的想像?
四、甲骨文「樂」表現的是什麼音樂?
五、鼓從什麼時候開始被用來激勵士氣?
六、瓷器之國的起源
七、中國陶瓷史上最重要的一頁:釉陶的開始
八、飲酒作樂,同時也要長生求仙
九、蘊含神道思想的華麗骨灰罐
十、佛教傳入中國對中國生死觀念的影響
參、信仰與祈求——莊嚴寶像,清靜光明
一、有關佛陀生平的造像
二、睡眠和死亡:「床」的真正功能
三、神佛雕像:虔誠信仰與對來生的期望
四、原來阿彌陀佛偷偷換過髮型?
五、用心製作的佛陀雕刻:佛像龕
六、觀音菩薩的性別之謎
七、佛陀座下的兩大弟子:阿難與迦葉
八、神佛之外,當有鬼神:甲骨文中的鬼
九、金銀打造,貴重無比的舍利寶函
肆、同場加映
一、描「畫」圖樣學刺繡
二、出土的起源故事絹畫,作用為何?
三、國力強盛,熱愛金銀的大唐
一、領導軍隊,保護秦始皇的強大將領
一九七四年,在陜西臨潼發現了秦始皇兵馬俑遺址的消息震驚了全世界。成千上萬比真人還高,姿態各異,服裝和表情都不同,非常寫實的陶塑像出土,井井有條地排列在坑道中,組成了一支雄武的軍隊陣容,驚服了絡繹不絕的參觀者,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至今仍在發掘第四號坑。
這些寫實的塑像讓我們對秦代的衣冠形制有了確實的依據,可以印證文獻的記載。圖1-1這件陶俑,直接把冠帽扣蓋在髮髻之上,以冠纓通過耳側而向下捆縛於頷,末端並呈八字分開,飄拂於頸下。袍內穿長至膝蓋的內衣,外罩以稍短的戰袍,再加上護肩及鎧甲。鎧甲的材料,上半看似使用硬革裁成,綴甲的部分則可能是以鋼鐵打造,戰國時代已有好幾套鋼鐵甲冑的出土。雙肩及胸前結紮彩帶。小腿穿著護腿,腳穿方口翹頭的鞋子。雙手交叉放置在腹前,像是按著一把長劍的樣子。坑內曾出土長達九一・五公分的青銅扁莖劍,這樣長的銅劍不便使用於對戰,乃是將軍用來揮軍隊的用具,亦可作為地位的表徵。此人方臉、寬額、厚唇、留有八字鬍子,神情看起來堅毅沉著,頗有久經沙場,嚴於治軍的將軍態勢。見證了秦始皇賴以統一六國的強大軍事力量背後的卓越領導系統。
在漢代以前的文物中,我們看不到主人的形象。顯現的人物是雙手被械梏的罪犯、掌燈的奴僕、腳被砍掉的守門者、歡娛主人的樂舞者等等下階層的形象,大大不同於西洋以塑造英雄人物為主題的藝術風格。看來這是兩種不同民族的不同思考方式。這位在戰場上指揮千萬大軍,決斷他人生死的大將軍,在秦代的社會不是屬於高階層的人物嗎?難道秦國人思想和其他六國不一樣,不在乎自己的形象被塑造?其實不是的。將軍雖然在他管轄的範圍裡高高在上,但是在秦皇帝的治下,他也是一位屬下,要為皇帝服務,因此被塑造埋藏在保護秦皇帝的隨葬坑中。如果是這位將軍自己的墳墓,隨葬的將會是成群的騎馬持戈列隊儀仗、服侍的奴僕和數不盡的財寶器物了。
圖1-1這件將軍俑出自第二號坑,規模非常大。這個坑的俑也最多樣,有步兵、騎兵以及車兵,表現出聯合編組的大型軍陣模樣。三號坑最小,出土一輛建有華蓋的四馬拉曳車子,有四位高級武士護衛著,但不見指揮的將軍俑。學者認為這就是整個大軍的指揮中心部,其南廂房是議事廳,北廂房為宴飲享祭的所在。乘坐馬車的人就是整個軍陣的主人,大軍的統帥秦始皇帝。依中國的傳統,他的形象是不會出現在隨葬行列中的,他被埋葬在俑坑後面的墳墓中。
序 因緣際會說甲骨
一九六○年我進到臺灣大學中文系,因緣際會開始研讀甲骨學,到了研究所畢業的時候,我的甲骨學知識已能自行研究,獨當一面了。一九六八年,承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李濟博士與業師屈萬里教授共同推薦我去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整理明義士博士收藏的大批甲骨文字。我從未想到會因此因緣而深涉中國古文物以及中國考古學的知識。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原來是多倫多大學附屬的機構,兼有教學與展示的功能,1968年因擴充編制而脫離大學成為獨立的省屬機構。館藏的文物包括人類所有地區的文明以及科學各領域的資訊。其中以遠東部的中國文物最為有名,號稱是中國地區以外最豐富的十大收藏之一,很多藏品獨一無二,連中國都難得見到。
我在臺灣所受的專業訓練是有關中國學問的,既然身在以收藏中國文物著稱的單位服務,自然會變成同事們諮詢的重要對象。為了因應工作的需要,我只得擴充自己求知的領域,除了加強對中國思想、文學、語言等學科原有的訓練外,也自修考古、藝術、民俗、天文、產業等各方面的知識,以應付博物館的多樣化展覽主題,因此也就不自主地開始深入了解中國文物的必要知識。
在多倫多,我本有博物館與多倫多大學的穩定工作。但受到學長曾永義教授「回母系貢獻」的一再敦促,一九九六年應臺灣大學中文系之聘,回國來講授中國古代社會、甲骨學、文字學等課程,當時尚未有開設相關中國文物課程的構想。在一次餐會中,認識了世新大學通識課程的主任趙慶河教授,他談及想增加中國文物知識的普及化教學課程,我告以自己曾經在博物館工作,具有二十幾年參與中國文物的收藏與展覽的經驗,在加拿大的洋人社會裡也長期從事推廣中國文化的活動。他就問我是否可以考慮去世新大學開一門有關中國文物的通識課程,我答以何樂而不為。當時以為只是客套的交談,並未作教學的進一步打算。誰知開學前不久,突然接到電話,說通識課程已經排定了,請我準備上課。在匆促之間,就決定以我與同事們為介紹館藏重要文物所編寫的書,《禮敬天地,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中國寶藏》("Homeage to Heaven, Homeage to Earth – Chinese Treasures of the Royal Ontario Museum",多倫多:多倫多大學出版部,一九九二年)作為講課的主要教材,輔以其他機構的典藏品。如此一邊教學一邊編寫教材,一年之後,初步的教材就緒,我也就把中國文物概說的課帶到臺灣大學去。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的展示以主題為主,每個展覽的籌劃都像寫一篇論文。不但展示的整體內容有起承轉合的結構,個別文物的說明,除必要的名稱、功能、質材、年代、製造、裝飾等資訊外,還特別重視文物背後所隱含的生活與社會意義,希望觀眾於參觀後,能對展示的主題有明確的認識,而不是只瀏覽展品美麗的外觀而已。在長期受這種以教育觀眾為展覽目標的主導原則的影響下,我對於文物的認識常著重其製造時的社會背景,所以講課時,也經常借重我所專長的中國文字學、中國古代社會學,作綜合性的詮釋與引申。譬如:在介紹紅山文化的玉豬龍時,就借甲骨文的肙字談佩帶玉佩以驅避蚊子的可能;介紹大汶口的象牙梳時,就借用甲骨文的姬字談髮飾與貴族身分的關係;教到東周的〈蓮瓣蓋青銅酒壺〉時,就談蓋子的濾酒特殊設計;介紹唐代的〈彩繪釉陶婦女騎俑〉,就談婦女生活解放與自主性的問題;對半坡文化的〈小口尖底紅陶瓶〉,就談中外以陶器運輸水酒的慣習;對唐代墓葬的伏羲與女媧絹畫,就談中國的鹿皮與結婚禮俗,以及古代臺灣原住民與漢族的關係。借金代〈觀世音菩薩彩繪木雕〉,介紹觀音菩薩的傳說與信仰;借宋代〈太和銘雙龍紐鏄鐘〉談宋代慕古風氣與金人洗劫汴京的史實;利用刻紋木陶拍介紹陶器燒造的科學知識等等。
大部分同學對於這種涉及多學門、整合式的新鮮教學法感到興趣。有位在某出版社就職的同學找我談,說她們的總編輯對我講課的內容也有興趣,有意請我將講課的內容寫出來出版。在與總編輯面談後,初步決定撰寫一百四十篇,每篇約一千一百字,以一件文物為中心,選取新石器至清代各種不同類型的文物,依教課的模式與精神,談論各種相關的問題。至於書名,因博物館的展覽經常提供導覽服務,導覽員會對較重要的展品作詳細的解說,並申論個人的意見,這與本書撰寫的性質和目的非常類似,所以就把書名訂為《中華古文物導覽》。每篇文章都是獨立的單元,讀者可以隨意瀏覽,不必從頭讀起。
面談後我就興致勃勃的開始選件與寫作,誰知到了任務快完成時,因版權費的原因,我不簽合約,寫作的興致也就此打消,於寫完一百三十一篇後就輟筆不寫了。之後曾把部份文章改寫為六百字的專欄刊在國語日報上,但登了四十幾期亦中止了。後來國家出版社的林社長向我徵求甲骨學方面的稿件,我一時沒有甲骨學的著作,就想何不補足文物導覽的稿件交給該社出版。承林社長不棄,付梓問世了。
《中華古文物導覽》出版後,我接到大陸的朗朗書社的電話,說這本書的寫作方式非常新穎,打算介紹給中國的讀者,問能不能授權給他們簡體字版的版權。我就請他跟國家出版社直接洽談。於取得簡體字的版權後,央求我多寫十篇。我也答應地寫了。出版時改名為《文物小講》。
《中華古文物導覽》出版後,我發現市面上不太容易找到這本書,但《文物小講》銷售卻不錯,再度簽了五年的合約。顯然並不是內容有問題賣不出去,而是銷售的方法不合適。我於是找臺灣商務印書館談,把國家出版社這本書的版權買下來,而我大幅擴增內容,預定完成全新的版本,共四冊,並把教課的講義作適度的刪改,使其適合大眾閱讀。很高興洽談成功,把版權移轉到臺灣商務印書館。現在出版在即,把原委稍為說明如上。最後還希望學界先進,賜教是幸!
許進雄
民國一○七年五月九日於新北市新店區
北溟魚
許進雄
許進雄
許進雄
馬持盈 註譯 王雲五 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