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荒年寶典+清新芣苡袋 限量超值組
大容量兩用環保袋,100% Polyester。
尺寸60公分╳30公分╳25公分,可直接放入超市提籃使用。
拉繩可伸縮袋口,肩背手提兩用,可捲起收納隨身攜帶。
VIDEO
你知道路邊不起眼的野花,原是救荒好菜嗎?
你知道水中髒兮兮的雜草,卻是救命良藥嗎?
明朝中期刊行的植物圖鑑,
詳實紀錄植物可食用部位、採收季節、食用方法,
珍貴手繪圖重現四百多年前的植物樣貌,
臺灣植物學家潘富俊追古溯今,
解開60種高生命力、高繁殖力的雜草野花之前世今生。
食用、藥用、生活用三者兼得。
古代災荒頻仍,明朝文人有種特殊風氣,經常留意繁殖力強、營養豐富、食療兼具的野菜,繪成圖、說明食用方法,並刻印刊行,讓百性在荒年中不至於挨餓,《野菜譜》就是如此誕生的。王磐翻閱群書,做鄉野調查,親摘親嘗,挑選了60種容易取得的野菜,編纂成書。每種野菜配有一圖一文一詩,圖由王磐親繪,風格質樸,將野菜特徵及生長處重點表現,並解說採收時間、料理方法,再以野菜起興創作樂府詩,將民生疾苦表現無遺。
《野菜譜》中大部分種類直至今天仍生長在我們周遭環境,本書由植物偵探潘富俊以現代植物科學研究法考證,按照原書圖文尋找線索,一一還原野菜的真實面貌,並解說其效用與特色,也從歷代典籍中挖掘植物的流傳軌跡。全書圖文並茂,不但有彩色照片呈現植物現今樣貌,更復刻王磐的手繪插圖,重現古籍的文字書寫與圖像。
【野花雜草的妙用】
水菜狀似白菜,現稱為龍舌、水車前,葉子與芣苡相類。有治療咳嗽、氣喘、化痰之效。
黃花兒是代表幸運的酢漿草,可做開胃小菜,還可內服外敷治病,比姚黃牡丹還受歡迎。
白鼓釘有著MenPower的名字,它是嬌弱的蒲公英,煎炒煮炸都適合它,更能預防乳癌。
馬攔頭乍聽有點粗暴,卻是四季開花的馬蘭,清炒涼拌都美味,水腫時多吃可利尿排濕。
蒲兒根今名香蒲,蒲蓆、蒲扇等編織品的原料,嫩莖美味、有高營養價值,花粉可去瘀。
青蒿兒又名茵陳蒿,苗葉鮮美,杜甫、蘇東坡都愛吃,更是治肝病的好藥材,還可防蚊。
燈蛾兒,名字很美,在現代稱為茜草,是世界最早的紅色染料,也能做成美味的燙青菜。
草鞋片現稱棉團鐵線蓮,天然有辣味、長相美,還是中藥界響噹噹的威靈仙,可治風濕。
豬殃殃就是蓬子菜,豬隻吃了就生病,但人們用來煮粥或做餅都美味,對婦女病也有益。
燕子不來香意謂燕子遷徙時就變味,今稱豬毛蒿,做肉餡材料很可口,也對肝炎有幫助。
本書特色
1.國家圖書館珍藏善本古籍之明代的荒年寶典《野菜譜》首度出版面世,選用明萬曆間(1573-1620)新安汪氏刊本。
2.原書的詩文均配有白話翻譯,可令讀者更了解當時的風土民情。
3.附錄整理全書野菜的藥用療效以及延伸產品,加深讀者對野菜的認識。
(明)王磐原著、潘富俊 考證
王磐原著 (1470—1530),字鴻漸,高郵人,明代散曲家、畫家,且通醫學。年少時不願意淪為科舉奴,更不願與政治為伍,一生沒有作過官,盡情放縱於山水詩畫之間,蓋了一棟樓在城西,終日與文人雅士歌吹吟詠,因自號「西樓」。所作散曲,題材廣泛,現存小令65首、套曲 9首,全屬南曲。著有《王西樓樂府》、《清江引.清明日出遊》、《王西樓先生樂府》、《野菜譜》、《西樓律詩》。
潘富俊考證 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學博士。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曾在華梵大學佛教藝術系、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系、福建閩江學院藝術設計系等兼課,開授植物學、植物與文學、臺灣的植物文化等課程。喜愛植物科學和中國古典文學,在兩種看似無關的領域中建立溝通橋樑,為古典文學賞析增開了一扇窗。
著有《詩經植物圖鑑2.0版》、《楚辭植物圖鑑2.0版》、《紅樓夢植物圖鑑2.0版》、《福爾摩沙植物記:101種臺灣植物文化圖鑑&27則臺灣植物文化議題》、《成語典故植物學》、《全唐詩植物學》、《中國文學植物學》、《草木緣情: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榮獲2016年中國文津獎)、《古風餘韻:辨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植物》、《字裏行間:賞析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點點綠紅:探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名稱與食用植物》、《植栽設計選種大要》等。
曲璽齡繪圖 插畫家,國立屏東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學士。
白皷釘 今名蒲公英
剪刀股 今名剪刀股
豬殃殃 今名蓬子菜
絲蕎蕎 今名小巢菜
牛塘利 今名碎米薺
浮 薔 今名雨久花
水 菜 今名水車前
看麥娘 今名看麥娘
狗腳跡 今名附地菜
破破衲 今名水苦蕒、婆婆納
斜 蒿 今名青蒿
江 薺 今名澀薺菜、馬康草
燕子不來香 今名豬毛蒿
猢猻腳跡 今名菹草
眼子菜 今名眼子菜
貓耳朵 今名蒲兒根
地踏菜 今名地踏菜、地木耳、葛仙米藻
窩螺薺 今名獨行菜
烏藍擔 今名節節菜
蒲兒根 今名香蒲
藩籬頭 今名萹蓄
馬齒莧 今名馬齒莧
馬攔頭 今名馬蘭
青蒿兒 今名茵陳蒿
雁腸子 今名千屈菜
野落籬 今名錦棗兒
茭兒菜 今名茭
倒灌薺 今名女婁菜
灰 条 今名藜
烏 英 今名鴨舌草
抱孃蒿 今名播娘蒿
枸杞頭 今名枸杞
苦蔴薹 今名苦麻菜
羊耳禿 今名羊蹄
水馬齒 今名沼生水馬齒
野莧菜 今名凹頭莧、野莧
黃花兒 今名酢漿草
野荸薺 今名野荸薺
蒿柴薺 今名狼杷草
野菉豆 今名救荒野豌豆
油灼灼 今名石龍芮
雷聲菌 今名大白樁菇
雀兒綿草 今名習見蓼、小萹蓄
菱 科 今名菱角
蔞 蒿 今名蔞蒿
掃箒薺 今名地膚
燈蛾兒 今名茜草
薺菜兒 今名薺菜
芽兒拳 今名蕨
板蕎蕎 今名珍珠菜
碎米薺 今名焊菜
天藕兒 今名翻白草
老鸛觔 今名莓葉委陵菜
鵝觀草 今名鵝觀草
牛尾瘟 今名牛尾蘊、金魚藻
野蘿蔔 今名山蘿蔔、華北藍盆花
兔絲根 今名打碗花、兔兒苗
草鞋片 今名棉團鐵線蓮
抓抓兒 今名竹葉子
雀舌草 今名雀舌草
白鼓釘
原注:一名蒲公英,四時皆有,惟極寒天小而可用。采之熟食。
譯文:又稱為蒲公英,四季都有,在寒冬中這種植物的嫩葉是可食用的野菜,採收後煮熟食用。
原詩:白鼓釘白鼓釘,豐年賽社鼓不停,凶年罷社鼓絕聲。鼓絕聲社公惱,白鼓釘化為草。
譯文:白鼓釘啊!在慶祝豐年的祭典上鼓聲隆隆,但荒年時非但沒有祭典,連一聲鼓都聽不到。荒年讓主祭者非常煩惱,這時白鼓釘就成為救荒好菜。
今名 蒲公英
又名 勃勃丁、孛孛丁、黃花苗、黃狗頭、地丁
學名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科別 菊科
多年生草本,全株具乳汁。葉倒卵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四至二十公分,邊緣有時具波狀齒至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呈蓮座狀平鋪;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頭狀花序徑三到四公分;總苞片二到三層,外層總苞片卵
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內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舌狀花黃色,花藥和柱頭暗綠色。瘦果倒卵狀披針形;冠毛白色,長約六公釐。
蒲公英原產歐亞大陸,人工引進到美洲和澳洲作食物或草藥。宋代藥物學家寇宗奭記道:「地丁(蒲公英)四時常有花,花罷飛絮,絮中有子,落處即生,所以庭院間皆有者,因風而來。」因種子四處紛飛,且適應力大、生長力非常強,成為田間野外開闊地及庭院草坪的頭痛雜草。
全中國大江南北都分布有蒲公英,採集容易,自古以來,早春的嫩葉是一種野菜。 葉中含有很多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以涼拌、燒湯或清炒。《救荒本草》云:「生田野中,苗初搨地生,葉似苦萵葉,微短小……味微苦。 採苗葉煠熟,油鹽調食。」煠,用油炸也。蒲公英在各地都是知名的救荒野菜。
蒲公英可入中藥,《唐本草》始錄。在加拿大是正式註冊為利尿、解水腫的草藥。當作利尿劑,可清血和清肝及增加膽汁的產量,降低血清膽固醇和尿酸的含量,改善腎臟、胰臟、脾臟和胃部的功能。減輕更年期症狀、膿腫、貧血、癤、乳房的腫瘤、肝硬化、便秘、水腫、肝炎、黃疸和風濕病,有助於預防乳癌和老人斑。《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主治婦人乳癰腫,水煮汁飲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滯氣,清熱毒,化食毒,消惡腫、結核、疔腫。」
剪刀股
原注:春采生食,可作虀。
譯文:春天採收,可作生菜食用,也可切碎作為提味之用。
原詩:剪刀股剪何益?剪得今年地皮赤。東家羅綺西家綾,今年不聞剪刀聲。
譯文:剪刀股,剪什麼才有用呢?今年把土地上的菜都剪光了,一片光禿禿的。富裕人家裁起新衣,今年老百姓連布都買不起,沒辦法動剪刀裁衣了。
今名 剪刀股
又名 假蒲公英、鴨舌草、鵝公英
學名 Ixeris japonica (N.L Burman) Nakai
科別 菊科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基生葉排列成蓮座狀,葉質薄,長圓狀披針形至篦狀橢圓形,長五至十五公分,全緣、疏齒或下部呈羽裂狀,有柄;花莖上葉僅一至二枚,全緣,無柄。花莖直立,頭狀花排列成繖房狀;花黃色,花冠舌狀,先端五齒裂;雄蕊五,花柱細長,柱頭二裂,黃色,花後捲曲。瘦果長圓形,扁平,具短喙,成熟後紅棕色;冠毛白色,細軟。生於海邊、路旁及荒地上。分布華東及中南各地。
分布於韓國、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廣東、河南、東北、浙江等地,生長於海拔一千一百至一千四百公尺的地區,多生長於路邊潮濕地或田邊。剪刀股作為野菜,出自《救荒本草》的敘述:「剪刀股,生田野中,處處有之。塌地作科苗。葉似嫩苦苣菜而細小,色頗似藍,亦有白汁。莖叉梢間開淡黃色花。」此書又說明剪刀股是用來救饑的,並講述食用方法:「采苗葉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
自古以來,剪刀股就是藥用植物,主根圓柱形或紡錘形,用來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主治肺膿瘍、咽痛、目赤、癰疽瘡瘍、水腫、小便不利。荒年的時候,不但用來止饑,也能預防及治療疾病;近代則利用「剪刀股提取物藥物製劑」抗尼古丁毒。
王磐所說的「剪刀股」,亦指同屬植物細葉剪刀股(Ixeris debilis A. Gray)或苦藚菜(Ixeris polycephala Cass.)。苦藚菜即《詩經.小雅.采芑〉「薄言采芑」之芑,植物體有白汁,莖葉可生食及蒸食,味苦回甘,自古即視為野蔬中的佳品。全中國各地幾乎都有分布,鄉間採集當野菜進食,「味苦回甘,野蔬中之佳品也」,又名甜苣。苦藚菜多採自野地,「俗名老鸛菜。所在有之,生田野中」。
豬殃殃
原注:豬食之則病,故名。春采熟食。
譯文:名稱源於豬吃到這種野菜就會生病。春天採收,煮熟食用。
原詩:豬殃殃胡不祥,豬不食遺道傍,我食之充餱糧。
譯文:豬殃殃,讓豬聞之色變,不肯食用遺棄在路旁,但卻是百姓充饑的好食糧啊!
今名 蓬子菜
學名 Galium verum Linn.
科別 茜草科
一年至多年生之蔓生或攀緣狀草本,高三十至九十公分;莖四稜;上有倒生小刺。葉紙質或近膜質,六至八片輪生,帶狀倒披針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一至五點五公分、寬零點一至零點七公分,幾無柄。聚繖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小,有纖細的花梗;花冠黃綠色或白色。雙懸果近球狀,直徑達零點五公分。
王磐所指的豬殃殃是豬殃殃屬的蓬子菜,廣泛分布於溫帶地區,如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從東北、西北至長江流域;其他溫帶地區如韓國、日本、歐洲和北美洲也有,臺灣亦產。生於草原、山地林緣及灌叢中。《救荒本草》形容:「蓬子菜,生田野中,所在處處有之。其苗嫩時,莖有紅紫線楞,葉似碱蓬葉微細,苗老結子,葉則生出叉刺,其子如獨掃子大,苗葉味甜。」另解說在荒年時可食用的方法:「采嫩苗葉煠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曬乾煠食尤佳。及采子,搗米青色,或煮粥,或磨麵作餅蒸食皆可。」
「豬殃殃」名字的由來有二說:其一「豬」古字同「瀦」,指水停聚集之處,或下濕之地。「殃殃」古字通「秧秧」,指秧苗茂盛之意,故「豬殃殃」即陰濕之地所生之苗草。其二為這種植物全草可作牛、馬的飼料,但豬食之則病,故得名。在中醫學上,豬殃殃是一種使用很廣泛的藥材,全株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經、祛風止癢、利尿止血之功效,常用於治療肝炎、腹水、咽喉腫痛、瘡癤腫毒、跌打損傷、婦女經閉、帶下、毒蛇咬傷等。
豬殃殃屬有多種植物與蓬子菜有相同的用途,其中豬殃殃〔Galium aparine L. var. tenerum (Gren. et Godr.) Reichb.〕亦分布於全球,中國各地分布也極普遍。
考證序/潘富俊
解讀古籍的植物有三難:第一,古今植物名稱相同者少,迥異者多。第二,中國幅員廣大,各地植物稱法差異太大。許多古籍植物,作者大多使用地方名稱,使植物種類辨識困難。第三,古籍植物形態描述大多極為簡略,古今敘述植物的辭意並不相同。在古籍上,即使每種植物附有示意圖,古代的刻版印刷並不易表現植物圖的細節特徵,無法精確地鑑識植物種類。有些古今名稱相同的植物,卻非指示同一種植物。凡此種種,都是解讀、鑑識古籍植物的難處。
在本書的寫作期間,也面臨上述的種種困境。原書的六十種野菜,古今名稱相同、指示同種植物者,僅剪刀股、 看麥娘、眼子菜、馬齒莧等十二種。名稱或別稱,古今相近的植物,有菱科(菱)、茭兒菜(茭白)、青蒿兒(茵陳蒿)、抱娘蒿(播娘蒿)等十三種,所指植物類別亦不難推定。但其餘的三十五種,名稱大多前所未聞,乍看之下均不知所言為何物,如牛塘利、狗腳跡、燕子不來香、油灼灼、草鞋片等等,推測應為地方名稱。
古籍原書難以判識的種類,必須從原書的敘述、手繪圖著手,並參考相關書籍,如朱橚的《救荒本草》、植物誌、其他地區的野菜誌等,去推定植物的類別,任何蛛絲馬跡的證據,都可用來解讀、探求所疑。原文的敘述有特點者,如「野落籬」,按原圖形態應屬於單子葉植物。原注說:此植物「正二月采,頭湯過可食」,意指食用本種植物鱗莖(頭)之前,必先浸泡、水煮。由於此植物鱗莖有毒,必須浸泡水中,或加熱去毒,因此得知「野落籬」即百合科的「綿棗兒」。原文敘述或原圖有生境資料者,如植物是浮水、沼生或旱生,配合圖像,亦可用來判斷植物種類所屬。另外,原著作者王磐是江蘇高郵人,因此本書也會以分布華東,特別是江蘇地區的可食用野生植物為判識種類依據。
用心的讀者可看出,本書的野菜,大多數種類同時也是藥用植物,歷代本草都有記述。中國素有「醫食同源」及「上工治未病」的說法,意即好的醫生著重在人未生病之前,用食品來調理身體。因此,唐代以後,歷代都有《食療本草》之類主題的書籍問世。本書原著亦提倡「食療」概念,所列野菜種類非僅僅是「救荒野菜」,而應該是古代的「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