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購書慶,任選2件72折
全館【單書】75折
雙11購書慶(滿799送2025歷史轉換曆)
本商品為出版已久的書,出版已久的書容易產生些許的黃斑、或有些許瑕疵(例如:壓痕、褪色等),不影響內文閱讀。每本書況不盡相同,請考慮評估後再購買結帳,採取隨機出貨。如想進一步了解書況詳情,可以來信cptw1897@gmail.com、或點擊右上角「客服」留言詢問,感謝您支持臺灣商務印書館。
愛是初心,務實涉世。
主張和平,反對戰爭。
《墨子》被公認是一部人間奇書!
墨家不僅樹立中國古代第一個邏輯學體系,兼納各式學說,
其科學成就尤其令人驚豔。
如果說儒家是代表帝王統治術,
墨家代表的就是市井小民對世界的渴望與理想!
希望人人平等博愛,互助共利。
墨子主張尚儉節用,自身以極簡生活處世,卻力行利益眾生的理念。強調兼愛非攻,兼愛能利人利己,為了阻止鬥爭,墨子提出「非攻」,反對戰爭,更付諸行動,研究防禦戰術卓然有成,其科學領域的突出表現,更讓中國將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直接命名為「墨子號」。《墨子》一書不止於此,它幾乎涵蓋了哲學、邏輯學、心理學、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自然科學等多個學科內容。
《墨子》是闡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七十一篇,現存五十三篇,一般認為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纂而成。墨家的創始人墨子是戰國時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生卒年不詳,約在西元前四七九至三八一年之間。韓非子稱墨家和儒家為「世之顯學」,在戰國後期,墨學的影響一度超越孔學。墨家發展到漢代逐漸沒落,直到清代才又重新受到重視,孫詒讓《墨子閒詁》校訂疏釋甚為完善,而李漁叔之《墨子今註今譯》明晰易懂,有利初學者入門,使墨學在民國以來流通更廣。
李漁叔先生在導論中說到,今學人多喜研究墨子,除兼愛非攻等主要學說外,有兩個吸引現代人的部分:第一是墨經,包含許多科學的問題,如數學、光學、力學、天文學等,這些前人未注意到的內容,在西方科學傳入之後,赫然發現互相吻合,墨子在科學方面的成就令人讚嘆。第二是論理學,即「墨辯」,在兩千多年前,墨子就懂得如何立辭、如何歸類、如何推理,其邏輯學完全不遜色於今日。本書不但發揚前人的研究成果,亦修正坊間錯誤的認知及謬說,並特別將墨家思想及其要點作清楚的整理與介紹,可說是研究《墨子》最佳的讀本。
自私自利乃是亂之源,故要喚醒人類的自覺心,例如「兼相愛,交相利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萬事莫過於義」等策略典故,即來自《墨子》一書。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
譬之如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
治亂者何獨不然,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
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
――《墨子.兼愛上》
墨子,名翟,邾婁(今山東滕州市)人,戰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生卒年不詳,約為西元前479年—前381年以內。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法天」、「明鬼」、「非命」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此書中體現的墨子思想在後世仍具有一定影響,他創立的墨家是先秦時期唯一能與儒家抗衡而勢力最大的學派,世稱儒、墨為顯學。
本系列「古籍今註今譯」是由臺灣商務印書館與中華文化總會、國家教育研究院合作出版,為中華文化之精髓。為了便利閱讀,把一部一部古書用今天的語言,以今天的解釋,整理編印起來,稱為今註今譯。每部書所約請的註譯者都是學識豐富,而且對其所註譯之書有深入研究的學者,他們從事註譯工作的態度也都相當嚴謹,有時為一字一句之考證、勘誤,參閱與該註譯之古籍有關書典達數十種之多者,絕對是值得珍藏的經典古籍權威大作!
李漁叔(註譯者)
註譯者
李漁叔(1904—1972)
本名明志,以字行,別號默堂居士,湖南湘潭人。
日本明治大學畢業,曾任師範大學、文化大學教授。李氏古典詩文造詣淵深,備受推崇,其書雖稱隨筆,實則為雜史。李氏兼事書畫創作,書法工擅楷書,師法唐人,蓋因學問淵雅,下筆不俗,常以硬毫書,而健挺勁利,神氣奕奕,有自家法。著有《風簾客話》、《三台詩傳》、《花延年室詩》、《默辨新注》及《魚千里齋隨筆》等書。
墨學導論
親士第一
修身第二
所染第三
法儀第四
七患第五
辭過第六
三辯第七
尚賢上第八
尚賢中第九
尚賢下第十
尚同上第十一
尚同中第十二
尚同下第十三
兼愛上第十四
兼愛中第十五
兼愛下第十六
非攻上第十七
非攻中第十八
非攻下第十九
節用上第二十
節用中第二十一
節葬下第二十五
天志上第二十六
天志中第二十七
天志下第二十八
明鬼下第三十一
非樂上第三十二
非命上第三十五
非命中第三十六
非命下第三十七
非儒下第三十九
大取第四十四
小取第四十五
耕柱第四十六
貴義第四十七
公孟第四十八
魯問第四十九
公輸第五十
譯註後記
墨學導論(部分摘錄)
一、緒言
最近幾十年來,學人多喜研究墨子,原因是墨子中除兼愛非攻等主要學說外,比較重要的還有兩部分;第一是墨經,包涵著許多關於科學上的問題,如數學、光學、力學、天文學等。最先還很少人注意,等到清末海禁大開,外來的科學,多與墨經相合,於是引起不少前輩學者的注意,著書發其旨趣,以後即循此途徑,加深研討,而治墨學者亦愈多。其次是墨家的論理學,即從前所稱的「墨辯」,它是印度因明三段論的先驅,西方穆勒名學的前奏,二十世紀邏輯的濫觴,它在那一個時代,就懂得如何立辭,如何歸類,如何推理,這些艱深奧博的理論,亦甚能吸引許多學人,發生興趣,相繼鑽研。以上應該即是多年來, 起治墨的緣故。我們欣然看到清代乾嘉老輩如高郵王念孫父子,畢沅、張惠言、以及後來的俞樾,陳澧、孫詒讓諸君,他們以精密的治學方法,貫通墨子全書,發現今所存的《墨子》五十三篇,考證精詳,不僅對於那些古訓古音,得到前所未有的解決,同時對墨家思想方面,也能一掃嚮往傳統的誤解曲解,而儘量發揮其真正內涵。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略其中那些標奇立異,層出不窮的謬說,往往積非成是,足以淆惑聽聞。嚴格的來說,那些所謂治墨專家,不但與墨學一無裨補,甚且顛倒黑白,成為墨學的罪人。他們大率主見太深,排比和研判的功夫不夠,動 下結論,假設既純陷錯誤,證解亦隨之而發生全部偏差,還有一些章句小儒,從墨子中摘一二古書奇字異文,自矜創獲,強為疏釋,實則膠柱鼓瑟,無一可通,近人陳衡恪曾說:「……今日之談中國古代哲學者,大抵即談其今日自身之哲學史者也。其言論愈有條理系統,則去古人學說之真相愈遠,此弊至今天之談墨學而極矣。今日之墨學者任何古書古字,絕無依據,亦可隨其一時偶然興會而為之改移,幾若善博者能呼盧成盧,喝雉成雉之比,此近日中國號稱整理國政之普通現象,誠可為長嘆息者也。」(馮著中國哲學史大綱審查報告)這些話足夠說明當日 言淆亂的情形,他譏諷那些誤中國古代哲學的人們,甚至像博徒一樣,可以任意呼盧喝雉,極盡調侃之能事,似此情形,實屬墨學一大厄運。
因此,我們今日整理墨學,一方面應該接受前輩學人許多精密的治學方法與創見,及其收穫,加以發揚光大,一方面也應該把那些詖辭謬說,從慎思明辨上,予以廓清。使真正的墨家思想體系,及墨子本人的孤懷宏識,得以重新顯示於今日,這一點,應當是今代治墨的學人們所應當加倍努力的。
以下,除墨子略傳外,特別將墨家思想要點及其辯學,作一種有系統的推論與介述,著重在闡明其特點,略貢一得之愚,如果由這一小小的啟發而引起當代學人注意,多少以此作為墨學重新估價的依據,那就是作者莫大的榮幸了。
二、墨子略傳
甲、事蹟
司馬遷史記沒有給墨子立傳,僅在孟子荀卿傳後,作一極簡略的記載,說是:
「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
司馬遷氏生於西漢前期,去墨子時尚不甚遠,對這一偉大思想家,不僅關於他的里居爵秩,已不甚分明,甚且對其生平年代,亦不能肯定,讀史之人,感到非常遺憾。
尚幸墨子事蹟及其言論,自秦漢以來,散見於各種典籍,尚不在少數,我們可以略為指出的,計有新序(太平御覽六百七引)尸子(藝文類聚八十八引)晏子春秋、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戰國策、渚宮舊事、葛洪神仙傳等,都分別有較詳細的記載,如呂氏春秋愛類篇:
「公輸般為高雲梯,欲以攻宋。黑子聞之,自魯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見荊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聞大王將攻宋,信有之乎?』王曰:『然』墨子曰:『必得宋乃攻之乎?必其不得宋,且不義,猶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且有不義則曷為攻之?』墨子曰:『甚善,臣以宋必不可得,』王曰:『公輸般天下之巧工也,已為攻宋之械矣。』墨子曰:『請令公輸般試攻之,臣試守之。』於是公輸般設攻宋之械,墨子設守宋之備,公輸般九攻之,墨子九卻之不能入,故荊輟不攻守,墨子能以術禦荊,免宋之難者,此之謂也。」
這是墨子一生中最得意的事蹟,各書記載略同,雖然難免多少有些誇張其辭,而這故事的本身,卻是十分可喜的。後來葛洪所撰的神仙傳,竟說墨子入周狄山,精思道法,而得地仙,隱居以避戰國,至漢武帝時,遣使者楊違聘之勿出,視其顏色,常如五十許人云云,那全是一些荒誕無稽的話,絕不可信。
乙、生地
墨子的籍貫,也有問題,呂覽當染慎大篇注說是魯人,神仙傳說是宋人,清畢沅武億以此魯指的是魯陽,魯陽是楚邑,則墨子又當為楚人。孫詒讓指出「貴義篇云:『墨子自魯即齊。』又魯問篇云:『越王為公尚過束車五十乘以迎子墨子於魯。』呂氏春秋愛類篇云:『公輸般為雲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見荊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淮南子脩務訓亦云:『自魯趨而往,十日十夜至郢。』並墨子為魯人之確證。」又謂:「攷古書無言墨子為楚人者,渚宮舊事載魯陽文君說楚惠王曰:『墨子北方賢聖人。』則非楚人明矣,畢武說殊謬。」孫氏是主張墨子為魯人的,以上所舉各例證,或為自魯他往,或係至魯相迎,也許適逢其會,但墨子同時的魯陽文君說他是「北方賢聖人」,墨子自己也說:「臣北方之鄙人,則墨子楚人之說,可不攻自破。另外公輸篇有墨子「歸而過宋」的話,也是證明他並非宋人。總結來說,當以墨子魯人,較為近是。
(更多「墨學導論」內容請見書中)
(唐)玄奘譯/釋寬謙註疏
陳鼓應
釋寬謙口述/侯坤宏、林桶法採訪
木村泰賢
梁漱溟
吳經熊
木村泰賢
吳汝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