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shOnce('styles) @endPushOnce

「造神運動」終極手冊!史上最強心理動員案例:人設「希特勒」

發布日期:2024-08-07

「造神運動」終極手冊!史上最強心理動員案例:人設「希特勒」

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亞歷山大·托多羅夫(Alexander Todorov)及其團隊曾做過一個研究。參與者須在僅僅0.1秒內看一眼兩位參議院選舉候選人的臉,靠直覺判斷誰更有可能當選。結果光靠「臉」來判斷的準確率竟高達72.4%。

 

電影《危機女王》改編至2002年玻利維亞總統大選的部分情節,描述策略家如何一步一步讓民調堪憂的候選人,最終獲得支持並贏得選票。

 

這些實驗、時事都在告訴我們,人們的選擇會跟「形象」認知有關,並可能無形中被人操控。

 

因此如何影響輿論,製造出特定人設,打造出鮮明特質,是一門高超的藝術。做得成功的我們稱為「造神運動」,做不好的就會變成脫口秀的養料,養活一票表演者。

 

然而歷史中最高超的心理動員案例就是臺灣商務印書館八月新書的主角——希特勒。

 

從《辛德勒的名單》、《鋼琴師》、《美麗人生》、《集中營裡的攝影師》等諸多影視作品可以看到猶太人遭遇大屠殺的殘酷,然而在德國人民的眼裡呢?又是抱著甚麼樣的眼光、情懷、民族意識來看待這位元首的呢?

 

「為什麼德國人民在納粹時代那麼輕易地服從希特勒的統治?」

 

你/妳也曾有這樣的疑惑過嗎?

 

美國一名高中歷史老師羅恩·瓊斯(Ron Jones)就遇到學生提出這個質疑,於是在1967年在校內進行了「第三波實驗(The Third Wave Experiment)」,讓學生完全仿效納粹當年的操作手法,親眼看著不過照著劇本演戲的學生如何慢慢入戲,徹底洗腦。

 

該實驗後來被撰寫成書籍,2008年也被拍成德國電影《浪潮》(Die Welle)。展示人們在權威壓力下,會轉變為服從,甚而履行極端行為。

 

然而「希特勒」無疑是這「信仰」的源頭。

 

由納粹研究權威伊恩.克蕭(Ian Kershaw)撰寫的《希特勒神話的意象與真實:德國人民眼中的元首》透過當年大量的民調分析、田野調查、第三帝國時期的史料、廣播講稿和地下刊物等,用「文化」盡量復原令德國人民一度瘋狂、著迷的「希特勒人設」並剖析「他」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是政治、公關、行銷、商品企劃、經濟人等任何需要將”商品”推向大眾視野有關工作的人的參考用書。

 

當然,如果您是研究相關歷史的學者,《希特勒神話的意象與真實:德國人民眼中的元首》或許也很值得列入研讀書單。是少見給了血色歷史的「果」,解說了一個「因」的重要著作。

 

 

作者介紹:伊恩·克蕭

當代研究納粹德國和希特勒的權威,他的著作涵蓋了從威瑪共和國的衰落到第三帝國的覆滅等多個議題。由他撰寫的《希特勒傳》還曾獲得了歷史寫作最高榮譽之一的沃爾夫森歷史獎。曾任多部英國廣播公司拍攝納稅有關紀錄片的顧問。

 

書籍內容概述

《希特勒神話的意象與真實》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大量的地方檔案,詳細討論了「希特勒神話」的起源、性質和興衰。書中揭示了希特勒如何通過宣傳和個人崇拜,成功塑造了其「元首」的形象,並利用這一形象鞏固了其政治權力。

  1. 未來帝國的元首:威瑪時代的希特勒形象 克蕭探討了希特勒在威瑪共和國時期如何逐漸形成其「元首」的形象,並通過宣傳手段將自己包裝成民族英雄。
  2. 民族的象徵:希特勒的政治宣傳形象 書中分析了1933年至1936年間,希特勒如何利用政治宣傳和個人崇拜,強化其在德國人民心中的領袖地位。
  3. 元首無罪:希特勒與「小希特勒」 克蕭解釋了希特勒如何利用其「元首」形象,在納粹黨內部鞏固權力,並如何應對黨內的挑戰。
  4. 戰事失利與神話的瓦解 書中還探討了隨著二戰的進展,希特勒神話如何開始瓦解,特別是在戰事失利後,人民對希特勒的信任逐漸動搖。

 

 

__________

參考資料:

1、《《希特勒神話的意象與真實:德國人民眼中的元首》》|伊恩.克蕭|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上市日期2024年8月1日

LIN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