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獎入圍作家
昴文學獎、日本隨筆作家俱樂部獎得主
温又柔,寫給台灣的情書
台灣比你我所想的更加廣大、更加複雜
正因如此,這座豐饒之島才成為小說家無盡探索的場域
「最終,妳的故鄉,究竟是日本或是台灣?」
「或許,對我而言可稱為故鄉的地方,就是機場。」
機場,既是出發地,又是目的地,温又柔以機場為舞台,
通過描繪不同年齡、性別以及國籍的各種人們,
在這個中間的場域,表現她心目中的「日本」和「台灣」。
✽✽✽
懷想著與前女友的點滴,決定第一次出國就要前往台灣的大祐;幾番猶豫後,最終仍帶著老父親回到「內地」瞻仰富士山的文健;在台灣終於能和戀人牽著手走在陽光下,最後卻仍選擇斬斷婚外情的有貴;由於母親一句「我曾經非常幸福」,而打算前往日本尋找生父的冠宇……
本書共收錄十則短篇小說和一篇散文,皆圍繞著機場的主題,延續此前語言跨境與國境越界的議題,串連起不同的世代、相異的語言。作為同一片天空的接點,機場連接分隔的異地,串連起過往與當下的時光,在出發與抵達、離去與回歸之間,為每個人開啟新的方向,找到屬於自己的台灣,與日本。
✽✽✽
王聰威(小說家)、李琴峰(小說家、日文譯者)、神小風(作家)、郝譽翔(作家)、陳又津(小說家)、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副教授)、楊双子(小說家)、盛浩偉(作家)、張維中(作家)
──啟程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機場是既處於內部又處於外部的場所,在此處不斷設想的、關於他人的故事,超越了一元的對立結構,滿溢著令自我框架消融的意象,這時語言的障壁將會形成怎樣的難關?又能否跨越那道障壁?我有預感,温又柔的這本新作將開拓出「嶄新的日語文學」的地平線。日語和日本文學並非日本人所獨有,透過她的書寫,我們得以再次確認這理所當然的事實。
──江南亞美子(書評家)
作者透過散文抒發己見,同時藉由小說帶入不同世代、性別、國籍的各種人物的主觀意識。在何時何地受到了怎樣的教育,以及之後遷徙到何方,都會導致個人對日本和日語產生或遠或近的距離感。而每個人的經驗都是最真實的,換句話說,有多少人,就存在著多少種日本。
──都甲幸治(早稻田大學文學學術院教授)
温又柔
温又柔
1980年生於台北市。3歲時隨家人移居東京,在說中文摻雜著台語的雙親教養下成長。2009年以〈好去好來歌〉獲得昴文學獎佳作,始以作家身分出道。
2016年,以《我住在日語》獲頒第64屆日本隨筆作家俱樂部獎;2017年,以《中間的孩子們》入圍第157屆芥川獎。
著作有《來福之家》、《我住在日語》、《中間的孩子們》(以上皆為聯合文學出版)等。
出發
IMMIGRATION
出境
DEPARTED
入境審查官—日本國
HANEDA A.P
12 MAR. 2002
全新護照的一頁被蓋上了出境的印章。終於,要出發了。大祐感到興奮。登機證上印刷的登機口是「G 05」。有那麼一瞬間,他把接在G之後的數字「0」看成了英文字母「O」。「Go」配上「5」,在日文讀起來就像是「Go Go」啊。大祐不禁一陣莞爾。
距離登機時間還有半個小時的空檔,放眼望去,知名的名牌店林立。大祐覺得這景象很像小時候祖母或大姑媽帶他去的百貨公司,不同之處,在於「免稅 duty-free」的字樣躍然於機場的商店中。還有一點,就是隔著直達天花板的玻璃窗外,綿延著寬廣的起降跑道。萬里無雲,可以看到朝向藍天起飛的飛機。眼睛追著逐漸迤邐遠去、消逝於空中的客機,腦海中響起了一段話。
──我啊,曾以為飛機只有在自己搭乘的那天才飛。
和她,是大學一年級時在中文課上認識的。第一堂課上,班上同學回答著選擇中文作為第二外語的理由,包括「對就業有幫助」啦、「因為喜歡《三國演義》」啦、「都是漢字多少能看懂」啦之類,大祐在輪到自己時想著必須說個類似的答案,結果沒怎麼深思就脫口而出:「因為我喜歡Jackie Chan。」
──這樣啊。很遺憾得告訴喜歡成龍的你,他說的其實是廣東話啊。
講師這麼告訴大祐後,課堂上立刻興起一陣笑聲。坐在斜前方座位的她也轉過頭來,微笑般地注視著大祐。因眾人目光而浮現靦腆笑容的大祐,當時既不知道ㄔㄥˊ ㄌㄨㄥˊ 是Jackie Chan的另一個名字,也不懂中文和廣東話的不同。雖然一開始就遇到這樣的糗事,不過大祐仍逐漸覺得每週一次的中文課相當有意思。當他以中文數數,從ㄧ、ㄦˋ、ㄙㄢ 、ㄙˋ一直數到十時,不只還是小學生的弟弟,連上中學二年級、古靈精怪的妹妹也佩服地說:「哥哥很厲害吶。」他得意地回答:「還好啦。」結果連父親都對他說:「哪個時候帶我們去萬里長城玩吧!」
迎來初夏之際,他與班上同學訂下要觀賞《宋家皇朝》的計畫。這是中文講師推薦可以了解中國近代史的電影之一。包括大祐在內,還跟家人住在一起的幾位同學,把平常趕不上末班電車回家時會去寄居一宿的朋友公寓當作「電影欣賞會」的會場。當天大夥兒結伴先去車站旁的大型影片出租店,一邊在店內逛逛瞧瞧,一邊閒聊著自己喜歡這部電影或那部電影,大祐理所當然地說自己喜歡的電影之一是《A計劃》,結果在借到《宋家皇朝》前就已經花了不少時間。到了朋友家中,讓女生們坐在沙發床上,大祐他們幾個男生則盤腿坐在鋪木地板上。開始播放電影後不久,他突然聞到一陣甜甜的香氣,原來是她從沙發上有如滑下來一般坐到了大祐左側。
──不好意思。字幕,我看不太清楚……
面對她道歉似的囁嚅語聲,大祐一面點頭,一面覺得耳根一陣搔癢。視線回到螢幕上的大祐,想著必須看電影學中文,於是試著側耳傾聽演員的對話,但以他的程度,僅憑聲音要理解內容還是太過困難,因此很快就放棄了。畢竟這部以宋氏三姊妹真實人物為主角、基於史實改編的電影,對大祐這樣缺乏相關背景知識的人而言,就算有字幕可以看也仍嫌太過艱澀。不知不覺中,大祐開始注意到左邊的她專注看著電影的側臉。大約兩個半鐘頭的電影結束後,夕陽早已西下。屋主打開電燈,她也和其他人一樣說了聲:「好漫長啊~」並露出了爽朗的笑容。而大祐心中則暗自確定,電影放映中察覺她靜靜流淚的只有自己一人。在回家的電車上剩下兩人的時候,他試著問:「妳是不是中途哭啦?」她害羞地承認了。
──討厭,被你發現了?
大祐老實地對她說:「妳真是情感豐富呢。」如果沒看錯的話,她似乎嚇了一跳,笨拙地把視線從大祐身上移開。
──……我一想到有可能再也見不到妹妹,突然一陣悲傷就哭了。很傻吧?
妳有妹妹呀?大祐問。嗯,你呢?她也回問。
其實那時候流眼淚的理由,跟電影完全無關。她日後告訴大祐,真正的原因,是機場。
──如果,我是在台灣長大的話,根本不需要字幕就可以看懂了,一想到這件事,就變得很惆悵……
她的雙親是台灣人,這點大祐也知道。第一堂課時便這麼自我介紹過了。因此她在課堂上的流暢發音,總被講師稱讚確實有台灣的感覺。
──我,很喜歡機場。
因為她的一句話,決定了約會的地點。而這對大祐而言,也是人生中第一次的約會。
比起那天在觀景台上,今天起降的飛機感覺更加接近。難道因為今天是站在出境審查海關這一側的關係?雖說隔著玻璃,近距離看著在地面上緩緩滑行的飛機仍舊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大祐暫且就這麼呆望著。此時在他頭上播送起登機的廣播。首先是日語,接著可以聽到中文。第一次出國旅行。第一次一個人旅行。不過,機場卻不是第一次來。大祐以手指探了探胸口,確認護照是否仍安然在口袋中。
──校外教學的時候我才第一次知道,原來沒有護照也能夠搭飛機唷。
那個時候也是萬里無雲。從地下一樓挑高到地上五樓的出境大廳亮燦燦地傾瀉著足以讓人目眩神迷的陽光。問她為什麼喜歡機場呢?她回答,不知為什麼總給人一股懷念的感覺呀。從孩童時代起,每逢暑假或者寒假,我們全家人都會回祖父母所在的台灣度過。所以對我來說,機場宛如在台灣度過的日子的一部分。說到此處她轉過頭來看著大祐,似乎害羞地露出了笑容。
──至今為止,我沒跟任何人提過這件事。現在被你這麼一問,我才第一次理解到為什麼在機場時總會浮現一股「我回來啦」的心情。
對經常回台灣的她而言,機場就是如此熟悉的地方。大祐率直地覺得好厲害啊,羨慕地想著,我可是一次也沒出過國呢。「那,大祐你沒有對吧?」她問道。「嗯?」「你沒出過國吧?意思就是你也沒那個。」「沒那個是哪個?」「護照。」她以保密般的聲調說出口,態度卻是一派坦率。護照。大祐的思路終於連接上了。他理所當然地回答,我沒護照啊。她笑了。大祐好喜歡她的笑容。觀景台玻璃的另一頭開始浮現閃爍星辰。在探照燈的照射下,跑道上來往滑行的飛機如此美麗。大祐心裡想著,為了讓這一天盡可能晚一點結束,當初先說想要看的是夜晚的機場,實在是太好了。當場她也立刻同意,日後當大祐知道她那時抱持著同樣的心情時,還飄飄然了好一陣子。那是許許多多幸福且難以忘懷的日子的起點。
──大祐也好……普通的日本人也罷……根本沒辦法理解我。
如果是經驗更豐富的大人,是不是可以更加理解她呢?或者,能夠心平氣和地接納她內心懷抱著矛盾的真實樣貌?大祐思忖著。這樣的想法不斷反覆,到了讓人生厭的程度。我這麼普通,真對不起妳啊!最後當大祐放聲吼她時,她臉色一黯,以蚊子飛鳴般的聲音囁嚅地說了聲,對不起。大祐原諒了她。因為喜歡她。因為想跟她在一起。但最終仍是她,選擇了離開大祐。
三十分鐘是如此短暫。就在這些許出神的時光中已經耗盡。大祐整理好心情,手上拿著「目的地」印著「TAIWAN」的登機證,以及為了這趟旅行特別辦的護照,朝著登機口G05的方向邁進。
台灣版序
國際機場這個場域總是牽動我心的理由
作為本書終於在台灣展開旅程的祝福
「最終,妳的故鄉,究竟是日本或是台灣?」
從以前開始,我便習慣了這類對「故鄉」的提問。那一天也是,我被問到相同性質的「妳的故鄉是哪裡?」這個問題。就在那個時候,我腦中靈光一閃。
「機場,對我而言或許就是那樣的地方吧。」
提問者對於這個回答似乎有點不知所措。恐怕他想問的,是我覺得日本和台灣何者才是故鄉吧。不過當脫口說出「機場」這個答案後,心中突然興起了無法遏抑的衝動,好似我終於找到答案一般。「往來生活於日本和台灣兩國的妳,故鄉在何方?」被問及這個問題時,自己心中反覆思考,想要找出最接近正確的解答,而不知從何時開始,我終於追尋到了這個答案。
「或許,對我而言可稱為故鄉的地方,就是機場。」
如何定義故鄉,大概因人而異。然而就我個人而言,那既非台灣也非日本,真要說的話,肯定是兩者的中間地帶──機場。自從如此回答以後,我似乎一直這麼覺得。
我,在反覆「回國」到台灣和「再入國」(再入境)到日本中長大成人。幼年時期於父母的照顧下,我和比我小五歲的妹妹有時心中抱著再過不久便可和祖父母、親戚們見面的歡愉預感,有時又抱著剛和堂、表兄弟姊妹們團圓後的歡欣餘韻,在機場度過生命中的時光。對我而言,所謂的「機場」,除了代表連結台灣(台北)和日本(東京)的空間,也代表想著台灣而與家人幸福共度的時間。
可是過了二十歲以後,我陷入雖然身為台灣人卻無法說好中文,與只能使用日語卻不是日本人的兩難困境裡,立足於兒時讓我如此歡欣的機場,卻每每陷入了極其複雜的心境。首先,在台灣的機場時,我以身為國民的身分「回國」,卻無法流暢地使用母語──中文,對於這樣的自我感到莫名地羞恥,不知為何,我會對真正的台灣人浮現出一股內疚的心情。反之,在日本的機場時,除了日語幾乎不會使用其他語言、無限接近日本人的自己,卻不被視為「日本人」,必須使用說來仍舊被當作是「外國人」的「再入國者」身分「入境」長年居住的日本,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又抱持著一種疏離感。重點在於,無論是對日本或是對台灣,我都在不同的理由下,無法直言是自己的「祖國」。
就在這種互相拉扯的迷惘感受中,到了快三十歲的某一天,當我居住台北數日後返回羽田機場時,看到機場牆壁上裝飾著「Welcome to JAPAN」、「欢迎光临」、「歡迎光臨」、「잘 오셨습니다」等各種文字,來迎接蒞臨東京的訪日旅客,當下我發現了自己最熟悉的一種文字。
おかえりなさい(您回來啦)
其中英語、中文、韓語都具有「歡迎」的意思,只有日語帶著「終於回家了呀」的含意。如此尋思之際,內心便有一股安穩的感受蔓延開來。暫時沉浸於這種新鮮的情感之後,我察覺到自己那與其說回到日本,不如說回到了日語般的心情。在體悟到這種感情的瞬間,似乎也感受到了一股希望的象徵。我更確信自己終究是在此般感情的引領下,安居在日語當中。
以「機場時光」為名的這本書中所收錄的十篇短篇小說,都是在撰寫前一部作品《中間的孩子們》時構思的。我想要嘗試以既是出發地、又是目的地的機場為舞台,通過描繪不同年齡、性別以及國籍的各種人們,在這個日本和台灣中間的場域表現我心目中的「日本」和「台灣」。並且我從最初便決定,最後一篇故事的主述者,將和我一樣,是在不斷反覆「回國」到台灣和「再入國」到日本中長大的角色。
本書中收錄的作品,僅有〈邁向聲音的彼方〉一篇為非虛構作品,撰寫時期也早在二○一二年,與其他十篇作品有著數年的時差。重新閱讀這篇連自己也差不多遺忘了的紀行散文時,察覺和自己剛寫迄、圍繞著機場的十篇短篇小說有著驚人的共鳴,故將此文也收錄在本書之中。
我一直記得讀過這本書的友人所說的一句話:
「這本書,好像是温又柔寫給台灣的情書呢。」
確實如此,這本書書寫了我是如何看待台灣的。「台灣,比(你)我所想的更加廣大、更加複雜,也正因為如此,才成就了這個豐饒的場域呀。」
「對身為日本人的我而言,妳筆下的日本讀來新鮮有趣,相信對台灣讀者來說,既是台灣人又是日本人的妳所描寫的台灣,也會讓他們感受到特別的魅力。」這位友人自信滿滿地斷言,讓我的內心充滿了欣喜。
由我的盟友黃耀進所翻譯的《機場時光》,終於「抵達」了台灣。在這個當下,我也懷抱緊張的心情,祈禱著友人的這番感想不會僅僅在她和我之間終結,期待這樣的夢想能散播、投遞到更多讀者的心中。
二○一九年六月吉日
於摻雜著台灣風情的初夏之風中,氣氛爽朗的東京
温又柔
黃耀進
黃耀進
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合譯有《東京審判》、《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他們」的日本語》;譯有《亂世的犧牲者》(以上為八旗出版)、《歧視:統合與排他的日本近現代史》(游擊文化)、《活著回來的男人》(聯經)、《我住在日語》(聯合文學)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