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徹佛學與藝術的結合【★無悔前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套書

通徹佛學與藝術的結合【★無悔前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套書

優惠價1,410元

定價: 1,410 元

數量:

立即購買
加入購物車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名人推薦
  • 目錄
  • 試閱
  • 推薦序文

★無悔前行/書籍簡介

寬謙法師從無畏到無悔的人生歲月!

 

兩個人生,在家與出家;兩個世界,佛教與藝術,

於她,沒有邊界,而是相契相容。

 

她是臺灣雕塑大師楊英風的三女兒,也是放下一切堅持出家的比丘尼。

從在家到出家,她掘地深耕,將藝術的因子與佛教結合!

她更打破教派隔離,以傳道為修行,試圖改變傳統,讓佛教寺院的經營與管理現代化!

本書將讓你洞悉寬謙法師推廣佛教藝術上的篳路藍縷,更從她的人生中看見不一樣的宗教面貌!

 

◆楊家的家族史

本書由寬謙法師口述這段「不可思議的因緣」,從宜蘭楊家說起,佛法思想是著名雕塑家楊英風的作品的活水源頭。1955年,在寬謙法師出生之前,就曾塑「阿彌佛陀」立像,其後,陸續完成以佛教主題之作品,楊家女兒楊漢珩似乎就此與佛結下深厚的緣分,而在家父親的作品亦影響出家後的寬謙法師。

 

◆寬謙法師的轉化成長史

1986年楊漢珩在與父親相熟的法源講寺出家,法號寬謙,出家的日子並非淡薄出世,必須操持許多雜務,出家隔年覺心法師辭世,法師身陷複雜的官司與錢財糾紛,甚至被黑道圍住叫囂威脅,法師說「我就像還沒轉大人的少年,立即得扛起所有沉重的家業。」

頓失依靠後以講經為願,開始充滿力量與法喜,開始推動弘法,創立了「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與「法源寺別苑」等機構,致力於出版佛教藝術的專業書籍,舉辦各種法源相傳及佛教永續發展的弘法活動。並漸漸悟得如何使傳統佛教要走到現代,如何解決思想理念的衝突,以及與現實環境上的磨合,可以說是一本「精彩刺激」的傳記。

 

◆臺灣佛教與藝術結合的發展史

本以為佛教藝術的興趣是來自父親的寬謙法師,入佛門後慢慢釐清,原來法源講寺的法脈與佛教藝術,甚至與修行都密不可分,於是義無反顧,全心擔負起推展「佛教藝術」的使命,立足於佛法思想修行的深邃基礎上,以佛教藝術發揮佛教文化的教育功能,並以此行菩薩道利益眾生。

因此法源講寺的道風是以講經說法、深入經藏為主,佛教藝術的推動為輔,相輔相成地傳承起佛教文化的社會教育使命。書中記載著法師在佛教藝術學習與推動的心路歷程,也可說是臺灣佛教與藝術結合的發展史。

此外,法師運用自身佛教建築的專業長才,承擔福嚴佛學院、慧日講堂等的建築工程,與佛教建築結下因緣,為佛教建築史上揮灑出燦爛的一筆!

 

◆歡迎眾人進入佛教藝術世界的邀請

寬謙法師的出家不久,就土地糾紛纏身,但三十年後看,有許多菩薩們相助,冥冥中修成正果,此次覺風學院的佛殿落成,為這段因緣畫下驚嘆號,並以此書邀請眾人進入佛教藝術的世界中。   

 

北投覺風學院邀請安藤忠雄設計之大殿佛堂兼講堂與禪堂兼美術館兩棟主建築,未來此區將成為臺灣地區佛教藝術文化與佛法專題領域的重鎮。以北投當地白磚砌成莊嚴的仿古印度佛殿,是多年來因緣際會,是眾志成城的具體表現,更是寬謙法師與父親楊英風一脈相承的願。

 

寬謙法師的弘法足跡遍佈全台,還跨足於海外的中國、香港、新加坡、印尼、日本、美國、加拿大、紐西蘭、澳洲、德國、瑞士等地。近二十年的電視弘法,出版了約四十套DVD、建立全球網站電視台、發行播經機等,都成為無遠弗屆的弘法利器。

—蘭潭海印精舍 宏印法師

 

寬謙法師出家三十年餘,講經、宣教、弘法、教育,甚而佛學研究等相關論註、著書,綿綿冊冊,加之,心志勵行,教團內外,久遠知之。之外,誠如明復法師所言:「佛教是最依杖藝術的宗教。」 這一重要中流砥柱的——佛教藝術板塊運動——啟動者、澱積者,著實言,寬謙法師當之無愧。

—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林保堯

 

「覺風」的「覺」是「覺心」、「風」是「英風」,作為佛陀最忠實、努力的弟子,仍是人間思想的教父、生身父親最疼愛的女兒。

佛緣與親情並不衝突,藝術與宗教實為一體;寬謙法師乃大步行走在藝術與宗教的大道上,持續引領眾生。

—《楊英風全集》總主編、台灣美術史研究者 蕭瓊瑞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書籍簡介

寬謙法師從圖表解讀般若智慧

罕見《大般若經》572卷,全經文詳解、白話翻譯

佛陀與弟子問答,一覽鷲峰山講經論法之盛況

 

成就一切因緣,調伏自性,圓滿渡到彼岸的智慧之書。

顯德品、現化品、陀羅尼品、勸誡品,

佛陀對大眾宣說般若與修行之法的對話錄。

 

「般若波羅蜜」,意即「通過智慧到達彼岸」。

般若系重視法性空慧的因緣法則,如同宇宙人生的遊戲規則,有了規則便會通徹一切,放下自性妄執,在生活實踐中道不二。更能了解前往彼岸之路是四通八達的,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菩薩道。

寬謙法師以圖表和生動的語言講解般若系的特色,從何謂「般若智慧」著手,分別透過聖者與凡夫的角度,展現緣起性空看人生的境界。

第五百七十二卷是佛陀與曼殊室利菩薩、善思菩薩、最勝天王、有賢德天子、珊覩史多天王的問答和討論,以修行者的願力、德性和修行法門為主題。佛陀對弟子宣說菩薩事蹟和功德,也開放互相討論。全經文特別提出佛教名相予以註釋,並白話翻譯全文。

 

關於《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簡稱《大般若經》,由十六部經典組成,分成十六會,為諸部般若經之集大成者。為宣說「諸法空相」之義的般若類經典彙編,並廣述菩薩道的甚深見和廣大行。

「般若」,意譯為慧、智慧、明,是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波羅蜜多」,又作波羅蜜,意譯為彼岸、度無極、度、事究竟,即自生死迷界的此岸而至涅槃解脫的彼岸;「般若波羅蜜多」,意譯為「智慧到彼岸」。經中說菩薩為到達彼岸,必須修六種行(或十種行),亦即六波羅蜜(或十波羅蜜)。其中般若波羅蜜(智慧波羅蜜),為「諸佛之母」,是其他五波羅蜜的根本,居於最重要的地位。此經主旨在闡明萬事萬物都出於「因緣和合」,故其「自性本空」,因而後世也稱「空經」。

般若系列的經典於印度貴霜王朝時在南印度廣為流行,現存尚有梵文本與吉爾吉特寫本。後來經典由南印度向北印度傳播,於北印度開始普及,經由西域而傳入中國。

《大般若經》中的多部經典在中國歷經多次翻譯,但當時佛教界對般若系仍所知未深,直至唐朝玄奘大師晚年譯出完整的版本。這一工作是譯經史上的偉業,玄奘集眾重譯,校合三種梵文原本,從唐朝顯慶五年(660)開展,至龍朔三年(663)完成,譯成全部《大般若經》十六會共六百卷,不僅重譯了多部經典,還譯出未曾在中國出現的經典,大大超越當時佛教界有關般若部類的知見範圍。

 

關於「第五百七十二卷」

第五百七十二卷屬第六會,此會共十七品,本卷為第十一品至第十四品——顯德品、現化品、陀羅尼品、勸誡品。

「顯德品第十一」為佛陀答覆曼殊室利菩薩,過去久遠劫前多聞如來答覆精進力菩薩,也就是現在在座的最勝天王的提問來回答,並說明何謂護持正法,以及如何調伏心等問題。

「現化品第十二」為最勝天王答覆善思菩薩的提問,解答佛的化身,能化作無數無量的化佛,是因為諸佛在成佛前所發的願力清淨之故。也答覆何人能護持正法,有賢德天子也在此加入討論。

「陀羅尼品第十三」為曼殊室利菩薩及寂靜慧菩薩共同討論,菩薩得到如是眾法不入陀羅尼門,則成就無量無邊功德,致使大地諸山皆振動,天上下起了花雨。佛陀也說了過去寶月佛的時候,有一位寶功德菩薩,擁有大辯才,這位菩薩也就是現在的寂靜慧菩薩。

「勸誡品第十四」為曼殊室利菩薩請問佛陀,聽聞如是甚深般若經典,能啟信受持而不毀謗,可成就何等功德?佛陀答覆所致功德不可稱計,諸多殊勝善法皆從般若生,並以四大部洲的眾生為例說明。

 

本書特色:

 

1. 內容為佛陀與弟子對話,闡述佛之哲學,蘊含的思想溫柔致遠,讀之可洞察人情、開拓思想。

2. 寬謙法師獨創圖解佛學法,從淺明易懂的圖表,找到自己的修行方向。

3. 全經文白話翻譯,如同閱讀散文,可作為佛學基礎讀物,不起煩惱心。

關閉
立即購買
LIN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