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書)出版的那些事兒

(套書)出版的那些事兒

優惠價1,035元

定價: 1,310 元

數量:

新書優惠79折

立即購買
加入購物車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目錄

《書信中的商務印書館》

 

王雲五基金會典藏
中國近代出版先驅張元濟親筆書信
獻給出版的過去與未來
最新技術X珍貴手稿X保存原貌
全新點校X圖文對照X重點摘要
面對中國長達的十年戰亂、物價上漲、交通中斷,
努力解決員工糾紛、節省編輯成本、拓展銷售通路,
從超過一百三十封的信件往來,一窺堅持出版於不墜的精神!

本書特色
.收錄張元濟親筆書信,展現身為書法大家的深厚功力。
.提供全部書信對照文字,了解張元濟與王雲五在十幾年間的通信內容。
.揭露近百年前商務印書館的經營,展現古今出版社的變與不變。

改版重點
.新增十一封未發表過的信件。
.最新高解析度掃描技術,忠實呈現信件的細節,包含紙張、摺痕、水漬、破損等。
.採用圖文對照的編排方式,並重新校對信件文字與句讀,以利閱讀。

信件主題

*出版軼事
此書為海內孤本,為宋代大家,毫無時間性……可望有銷路且可常銷者
→獨家經典作品,肯定是長銷保證。

王君覆稱照所排格式,依現在定價,恐全部須在六十元以上,據伊所見,恐難銷售 
→書籍規格與定價之間千古不變的煩惱

弟所編中華民族的人格,上海各報自動提倡,頗有銷路,請港處亦設法推銷。應付廣告費,由弟承認。
→出版上市搭配媒體行銷,廣告投放也必不可少。

*公司經營
從前規定高級職員,郵船二等、三公司官艙。現在情勢不同,可否改為一律三公司官艙?。
→減少非必要支出,節省經營成本。

以後營業增加若干,(分為五級,現僅一半,每增百分之十為一級)薪折即提高若干,每兩個月(或三個月、四個月)結算一次……營業如回降一級,九、十兩月薪折,亦回低一級,以後升降,以此類推。
→大環境不景氣,銷售業績連帶影響職員的薪水。

*社會觀察
葛君又言臺人如醫生、律師、各項工程師,為數卻不少,技術亦為可觀。獨於中國歷史及政治情形,與夫世界大勢、國際交涉,經數十年之錮閉,幾於一無所知……弟聞言之下,以為宜即為彼特別編授需用之書。
→戰後初期臺灣的狀況,開始規畫在臺的編輯、出版、銷售方針。

 

《版權誰有?翻印必究?》

 

第一部以版權為中心的近代中國社會史
爬梳零碎史料 揭露晚清至民初的作者、出版商如何抵制盜版

「什麼是書?誰有權複製?誰又真的擁有?」即便電子書、有聲書、各種影音平臺日趨受讀者青睞的現代,這些疑問仍存於大眾心中!
作者試圖從知識體系、文化產業結構、政治法律權威等不同面向探討中國近代的版權發展脈絡,引領讀者深思在這趟影響東亞內部的跨文化交流與知識概念的全球史之旅中,對中國的書籍出版產業帶來甚麼樣的撼動與影響!

1903年商務印書館與嚴復簽訂第一份有系統的版權合約
智慧財產權自此萌生

中國自古以來,對於書籍所有權的概念,皆認為是歸屬於出資製作雕版的人,與西方保護作者智慧財產的觀念十分不同,大部分的作者甚至認為書籍在完稿後就不是屬於自己的,如能藉此獲得少少的報酬已是萬幸。
清末民初西學東漸,人們對新知的渴求,令西學書籍熱銷,書商、印刷商都想分杯羹,巨大的商業潛力令各式版本一時間湧入市面,分不清正式版權歸屬哪方。當時的作者受西方版權概念啟發,覺醒到自己腦力勞動的成果正被瓜分,而自身並未獲益,生活無以為繼,開始想方設法捍衛權利。「利潤」促使書商與作者團結起來,為版權正名發聲,近代中國的版權正義由此開展。
出版商成立公會賦予書籍正版身分、僱用偵探偵緝盜版、設下線人埋伏、召開裁決大會……。在缺乏有力的法律之時,建立起規範與秩序,藉此保護書籍,從而改變了中國對版權的概念。
王飛仙教授大量挖掘檔案史料,揭露版權觀念如何吸收中國的思想與習慣,在帝國晚期過渡為現代國家之際,以開創的精神不斷試探,並提到中共建國後,版權觀念究竟又有如何不同。本書從1890~1950年各界對版權的理解與實踐面向切入,探索文化產業、知識體系與法律規章在中國的大轉變。

本書特色:
1. 從現代中國社會史拉出版權史、著作權史,就晚清至1950年代著墨,看中國在版權方面如何從中掙扎、轉變到成長,一步步走到今日。借鏡他人同時可反思臺灣本身的版權史及現況。
2. 看到中國與西方對版權所有全然不同的概念。西方保障的是作者精神與智慧的「創作」;而中國則認為是擁有書籍的印刷刻版以及文稿的人。
3. 透過報紙廣告、書籍的權頁、版權憑摺、學部官報、盜版書等非傳統法律史的研究史料,以這些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會碰到的物品,幫助讀者更容易了解版權。

 

關閉
立即購買
LIN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