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人才庫與現代中國的命運

優惠價593元

定價: 750 元

數量:

新書優惠79折

立即購買
加入購物車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目錄
  • 試閱
  • 推薦序文

打破蔣介石一人獨攬的刻板印象,究竟他多麼重視人才智囊的存在?
他是如何延攬、培養及運用各類人才,而這些人才又如何影響近代中國的命運,讓我們一同剖析這位軍事強人的人才庫。

 

蔣介石為軍人出身,和知識界素無淵源,北伐成功統一全國後,百廢待舉,常有人才不足之歎。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陸續成立一些智囊機構,延攬大批青壯年學者專家為其出謀獻策,不僅使得政權基礎得以擴大,蔣介石的個人形象也因此有所提升。

 

由蔣介石直接掌控的這些智囊機構,在沒有內憂外患的安定環境下,尚可規劃若干建設方案,並逐步付諸施行,但是當這批具有使命感、較無官僚氣息、重視科學決策、實事求是不重意識形態的學者專家一旦外放至正式行政體系後,則表現不一。一般說來,在文教、外交或是與其所學相關的領域,較易有突出的表現;如果在其他領域,則表現得未必即優於一般的官僚,主要原因在於歷練和政治手腕均有所者不足;至於對付中共,則遠非這批學者專家所能勝任。更有進者,這些智囊機構由於為蔣介石所直接掌控,才得以擁有較高的效率和效能,因此其成功經驗並無法複製於一般行政體系,反而破壞了正常體制的運作,造成黨政機構效率的低落和疏離感,更助長了學而優則仕和過分迷信「科學管理」的風氣,其流弊直至今日仍未見稍息。


蔣介石除了設置智囊機構延攬專家學者外,另在黨內設置中央訓練團及各種訓練班隊,在侍從室內設置人事處,專司人才庫的建檔、選訓、考核的分發運用。不過幹部訓練由於缺乏強而有力的中心思想,成效有限;派系的掣肘,則使得人才庫的功能未能充分發揮,和國民黨以黨領政的理念大異其趣。


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本書不僅挑戰學界既有的幾種研究典範,為民國政治史和學術文化史提供另一種觀察視角,政商界人士和關心歷史未來走向的一般讀者,也可從書中獲得靈感和借鏡。

 

推薦語


張瑞德、馮啟宏二先生近日以《蔣介石的人才庫與現代中國的命運》書稿見示,讀之大有所獲。有關蔣介石的研究,專書和論文不知凡幾,研究蔣介石如何網羅人才、如何訓練人才者,前此的研究尚很片面,本書的研究則相當全面。
——張玉法/中央研究院院士

 

兩位作者無意為蔣中正是好人還是壞人繼續爭論,而是透過實證研究,探討蔣中正在1931年九一八國難後下野,針對手下沒有幾個可引為臂助的文武人才,力求有以匡正,於是從識拔、培養、訓練和考核人才來彌補遺憾。
——陳永發/中央研究院院士

 

政治是一種藝術,說蔣介石會「玩政治」,並非不敬之語。近年有越來越多人對蔣介石的批評有趨好之勢,原因之一是他用人有一套。兩位作者是近現代史的方家,道出了蔣介石養士的「祕笈」和用人的「祕辛」,很值得一讀。
——呂芳上/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兼任研究員

 

本書以紮實的史料為基礎,針對蔣介石在人才方面的政策,敘述他如何建立幕僚機構,如何贊助學人,如何建立幹部訓練的制度,以及如何以「人事資料庫」來管理考核人才。本書內容豐富、文筆流暢,加上多角度的分析,使我們對蔣介石的性格與領導統御,國民黨政權的性質,國共的比較,乃至知識分子的政治參與等課題有進一步的認識。我相信讀者一定和我一樣,會在閱讀這一本佳作之中得到許多啟示。
——黃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特聘研究員

 

本書是一本以「用人」為主軸,探討蔣介石治理國家成敗根源的學術著作。透過本書可以理解蔣介石領導的局限性,以及國民黨何以失掉政權。
——劉維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

 

過去美國大使詹森(Y. F. Johnson)對蔣介石的觀察︰『蔣介石目光動人,但對人從不信任,各事親勞,所以沒有朋友。』本書以史料為基礎,觀察到蔣介石重視制度、重視專業、重視部屬的德行與忠誠,從成敗史觀言,或許蔣介石的學校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但從長遠的人才培育而言,仍有其時代意義。
——林桶法/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蔣介石能統治中國近二十年,其智囊團之影響居功至偉。只可惜成也體制,敗也體制,俯瞰智囊團之興衰,有如暮鼓晨鐘,教人驚醒。
——江仲淵/「歷史說書人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創辦人

 

由於時代的複雜因素,讓蔣介石的功過難以一言以蔽之,然而透過本書,我們可以更深入了解這位時代人物。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關閉
立即購買
LIN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