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安東尼.波登成名之作
美食啟蒙、洗碗工一路成為法式餐廳行政主廚的精采人生
百無禁忌,獨樹一格
敢言、直白、反諷與黑色幽默!
揭露廚界不為人知的精采/恐怖真相
推動波登成為享譽全球飲食文化名人
開啟第二人生的重量級著作
揭露餐飲世界的黑暗面,寫下震撼世人的廚房祕辛。
想一窺餐飲業的內幕嗎?美食界+廚藝界老手與新鮮人入門必讀!
【波登金句】
☆「好吃的食物常常是、甚至幾乎總是簡單的料理。」──<行家煮炊之道──工具篇>
☆「大腳很清楚世上只有兩種人:說到做到的那一種人──以及其他人。」──<大腳──光輝的典範>篇
☆「我欣賞每天準時到班並盡力而為的人,就算這人有邊緣人格、藥癮或有反社會傾向都無所謂。」──<人力資源部門──管理哲學>篇
【各界好評】
「波登的好文筆令人讀來欲罷不能!字裡行間又帥又痞的型男氣場,廚房術語簡直精準太到位了!」——《紐約》(New York)雜誌
「笑淚交織,保證讓你愛不釋手!」——《丹佛郵報》(Denver Post)
「這是那種一口氣讀完,然後迫不及待四處抓著同事、狂念精采段落的書!」——《今日美國》(USA Today)
「波登把餐廳和專業美食界的瘋狂與精采,全都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讀者眼前,戲劇張力十足!」——《今日美國》
「這是一本揭露廚房門後真實故事的狂野自傳……安東尼.波登的《廚房機密》獨樹一格。」——《新聞週刊》(Newsweek)
「笑到不行……波登毫不留情地掀開光鮮亮麗的餐廳背後,不為人知的驚人內幕。」——《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波登獨特的嗆辣、直白並富含黑色幽默的敘事方式,毫不矯情且赤裸地記述了他所經歷的廚師人生。」——讀者好評
「波登書中揭露的餐廳廚房祕辛至今依然普遍存在。」——讀者評論
百無禁忌的專業廚房祕辛,餐飲業不為人知的瘋狂內幕
【本書特色】你可以在書中讀到的各種瘋狂故事與正義敢言
★自我毀滅與爬出深淵:美食的啟蒙、早年掙扎與觸底重生
★餐飲業不說的祕密,迄今適用
★週末不要上餐廳:選在平日用餐的優點大公開
★百無禁忌,深刻描繪廚房工作的艱辛與爽度所在
★廚界獨特的多元融合文化,波登式的反諷、敢言與黑色幽默
★獨樹一格,黑暗勵志,層次豐富,高潮迭起
★飲食旅遊作家韓良憶譯本最新修訂版
好奇心爆表的小屁孩波登,美食的啟蒙是在小四那年爸媽逼迫的法國旅途中,拒絕享受異國飲食與文化的各種行徑,自嘲當時的自己是「醜陋的美國小屁孩」(Ugly Little American);在龍蛇雜處的餐廳廚房各種打工經歷之後,叛逆、嗑藥、不羈的青年波登,本著「我要給你們好看」的不服輸態度進入廚藝學校;習得一技之長後,可說是「廚藝界搖滾樂手」的波登憑藉著一股硬氣,歷經頹廢沉淪直至突然的醒悟,一步步登上知名紐約法式餐廳行政主廚地位。
從洛克菲勒大廈頂層彩虹會所的高級餐廳廚房,到紐約東村的毒品地;換過一間又一間敗落餐廳的廚房,潦倒沉淪又觸地反彈成為連鎖餐廳行政主廚,從紐約到東京,波登描寫專業廚房裡發生的各種瘋狂故事,生動描繪各種性格獨特的廚師面貌,既出人意料又充滿激情(與驚駭)!
「廚界壞男孩主廚」安東尼.波登在餐飲圈瘋狂的真實故事!從高級料理到廚房八卦,從深夜廚房到如何經營成功餐廳(或徹底搞垮)的過程,還教你各種避免踩雷(餐廳)常識,並詳述背後祕辛!比如週日不要吃早午餐(廚師最討厭)、千萬不要點荷蘭醬(細菌的溫床)、所謂的本店「特餐」其實是沒賣掉就要丟掉的食材!包羅萬象、駭人聽聞、各種不思議事件與出場人物瘋狂行徑,喜愛閱讀美食、社會文化、現場傳真的讀者,新手廚師與廚藝界菜鳥,千萬不能錯過!
美國史密森學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曾經稱波登為「廚藝界的搖滾巨星」、「壞脾氣廚師中的貓王」。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他教會我們人與人之間如何透過食物來交流。」
──────────────────────────────────────────────
波登從美國廚藝學院(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畢業(1978年)之後,開始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餐廳工作,從廚房最底層的打雜工做起,一天工作超過12小時是常態,一路往上晉升,最後成為紐約知名法式餐廳「中央市場」(Brasserie Les Halles)的行政主廚。
廿世紀末的某天,他心血來潮寫了〈看這篇文章之前先別吃東西〉的評論,投稿到《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文筆絕佳的波登以直白而幽默的筆觸,揭露美食背後不為人知的內幕,波登因此聲名大噪,成為這本書出版的契機。
以揭發廚藝界內幕的《廚房機密檔案》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波登從知名法餐主廚變身成為暢銷作家,成為日後成為享譽全球的飲食文化名人的開端。書中許多不為人知的餐飲業祕辛絕對讓人大為驚奇。像是為何:不要點星期日的早午餐、不要在星期一點海鮮拼盤、不要碰各種「油醋醬汁類」等,並且詳細描述了「為什麼」,從基層做起的廚藝界老手,第一手直擊廚界不外傳的祕辛。美國亞馬遜網站的讀者評論直言:「波登書中揭露的餐廳廚房祕辛至今依然普遍存在。」
這本書揭露了吸毒、酗酒以及高工時等美國廚界文化,高工時、沒假日的地獄廚房工作,唯有熱愛(與高薪),而這本書也將 44 歲的波登推上螢光幕前,開啟第二人生。
為何要讀這本書?波登的好文筆與沉澱過後的思維:
★即使是外行人也能享受閱讀這本書的樂趣
★書中描述的廚房次文化至今仍然準確
★波登不設限的真實呈現特別吸引眼球
★波登巧妙展現了食物不僅僅是維生必需品的深層意義
★據相關經驗的餐飲界工作者,絕對能夠產生共鳴
★廚界菜鳥入行必讀
安東尼.波登(Anthony Bourdain)
傳奇主廚暨暢銷書作家
全球飲食文化名人
寫過《廚房機密檔案》、《名廚吃四方》、《把紐約名廚帶回家:波登的傳統法式料理》、《胡亂吃一通》、《波登不設限》(皆為臺灣商務出版)等暢銷書,《廚房機密檔案》是他的首部非小說類作品,並使他一舉成為全球知名的廚師作家,而《名廚吃四方》則獲選為BOOK雜誌2003年度美食書,並成為同名的電視節目,大受歡迎。
曾多次被臺灣民眾票選為最受歡迎主持人的安東尼.波登,以Discovery旅遊生活頻道〈波登不設限〉及〈名廚吃四方〉節目聞名全球。在此之前,他是紐約最受歡迎的法國餐廳行政主廚,自從寫了《紐約時報》暢銷書《廚房機密檔案》,揭露餐飲世界的黑暗面後,迅速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也為自己開啟了不同的人生挑戰。
其所主持的美食冒險節目〈波登不設限〉拜訪許多國家和城市,當地導遊帶著波登體驗在地美食和文化,真實呈現各地的風俗民情。在貝魯特的拍攝過程中,正好遇上以色列和黎巴嫩爆發衝突,所有人員在千鈞一髮之際緊急撤離,該段節目在2006年8月21日首播,並於2007年7月18日入圍象徵美國電視節目最高榮譽的艾美獎(Emmy Awards),該節目並獲2009年創意藝術艾美獎(Creative Arts Emmy Award)最佳非劇情節目攝影獎。
波登的部落格對實境競賽節目〈頂尖主廚大對決〉(Top Chef)的評論文章獲有「網路界的奧斯卡獎」之譽的威比獎(Webby Award)提名為2008年最佳部落格之文化∕個人獎。2008年安東尼.波登榮列詹姆斯.畢爾德基金會(James Beard Foundation)美國飲食名人堂(Who’s Who of Food and Beverage in America)。
一生榮獲艾美獎17次提名、5次獲獎,並於2013年獲頒美國廣播電視最高榮譽皮博迪獎(Peabody Award)。
安東尼.波登於2018年6月離世。
韓良憶
臺大外文系畢業。飲食旅遊作家、譯者、電臺節目主持人,曾旅居歐洲十三年,目前定居臺北。文章散見於報刊,多篇散文作品收錄於臺灣中小學教科書。著作十餘本,近作為《半生滋味》;譯作更多,以飲食旅遊文學、音樂與電影相闗著作以及小說為主。
bb
開胃菜
主廚的說明
第一道菜
美食的啟蒙
食即色(看主廚與別人的新娘在後巷嘿咻──我要當主廚!)
食之苦(在廚房工作辛苦又被嫌棄──我要上廚藝學院!)
深入美國廚藝學院
爛肉重出江湖
第二道菜
是誰在做菜?──廚師群像
從我們的廚房到你的餐桌
行家煮炊之道──工具篇
老闆症候群和其他醫學異常現象
大腳──光輝的典範
第三道菜
證明自己
歡樂時光
未來的主廚!
現代啟示錄
潦倒歲月
我對肉的了解
黑皮諾:托斯卡尼插曲
甜點
生命中的一天
副主廚群像
廚房用語水平
其他工作人員
有名沒姓的亞當
人力資源部門──管理哲學篇
咖啡和香菸
布萊恩的人生
東京任務
所以你想當主廚?畢業典禮致詞
廚房收工了
致謝
主廚的說明
可別誤會我,我熱愛餐飲業,天哪,我還在幹這一行。我是個受過正規訓練、把餐飲當成終身職業的主廚,說不定再過一個小時,我會在紐約市公園大道南段一家餐館地下室的備料廚房裡烤骨頭做多蜜醬汁(demi-glace),或是忙著切牛里肌。
我並不是因為對這一行感到憤怒,也不是想嚇唬用餐大眾,才將我長年置身餐飲業所看到、學到和做過的林林總總和盤托出;我從基層做起,幹過洗碗工、備料雜工、煎炸廚師、燒烤廚師、醬汁廚師、副主廚和主廚。這本書問市後,我也照樣會樂於當個主廚,因為我的人生就是廚房人生。倘若我在清晨四點的時候需要幫忙,不論是要借錢周轉,需要可以靠上去哭泣的肩膀、一顆安眠藥、保釋金,抑或是一個會在滂沱大雨中開車到治安敗壞地區接我的人,我絕不會打電話給我的寫作同行,而會打給我的副主廚、前任副主廚,或者我的醬汁廚師,一個我這二十多來共事過的同僚。
我之所以想要告訴你餐飲這一行幽微隱蔽的黑幕,是因為身處其中,就像好好地洗了熱水澡一樣,我感到舒服自在──餐飲業是一種次文化,數百年來以軍事化的階級制度加上由「蘭姆酒、惡行惡狀與斥罵」所構成的特殊風氣,造就出難以撼動的秩序和令人精神崩潰的混亂並存的環境;優游其中,我過得悠閒自在,我熟諳這一行的語言。在紐約市那個由主廚和廚師組成的、關係複雜的小圈子裡,我有熟人;在我的廚房裡,我遊刃有餘(在現實生活中卻相反,我其實有點笨手笨腳)。我希望業界人士讀了以後會喜歡這本書,書中坦誠描寫我們當中許多人在欠缺「正常」社交互動的情況下,日日夜夜所過的生活。我們從未在星期五、六的晚上休息,假日總是在工作,當全世界的人都在享受休假時,正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刻,這種生活塑造出我們有些奇特的世界觀,我希望同行的主廚和廚師能夠感同身受。餐飲從業人員讀到這本書,可能會喜歡我寫的東西,也可能不喜歡,不過他們都會知道我並沒有撒謊。
我希望讀者們能一窺在專業層次上製作美味佳餚的真正樂趣,我想讓讀者體會到實現兒時夢想、當上海盜頭子是何等滋味──在大城市餐廳廚房裡,伴隨鍋具碰撞聲與熱氣嘶嘶聲,這一切的感受、景象與氣味。我也想盡我所能地傳達第一線餐飲廚師們獨特的語言、行話以及黑色幽默帶給人的那種詭異快感。我希望閱讀此書的外行人起碼能感覺到,不論如何,這種生活依然可以充滿樂趣。
至於我呢,我一直愛把自己想成是廚師界的恰克.韋普納(Chuck Wepner)。恰克是一位資深的拳王頭銜「角逐者」,在阿里與費瑟雙雄相爭的時代,他有「貝永流血王 」之稱。他總是能夠堅持好幾個回合的硬戰而不倒下,打得有來有往。我欽佩他的毅力、他的穩定性,還有他快速振作起來、像個男子漢般承受打擊的能耐。
所以,在這兒跟你講話的,並不是什麼超級大廚。沒錯,我畢業自美國廚藝學院,在歐洲晃蕩過,在本城(編按:紐約)幾家知名的二星餐廳工作過,而且都是相當不錯的餐廳哦。我並不是什麼想要故意詆毀成功廚師的偏激魯蛇(當然要是有機會的話,我不介意講講他們的壞話)。當一家高級餐廳的主廚不巧是個精神病患或是個卑鄙又自大的酒鬼時,往往就會找我去救場。這本書講的是第一線餐飲從業人員的真實樣貌,主角是二廚 。我靠這一行謀生很長一段時間了,掙得不錯的收入,大部分時間在曼哈頓的精華區度過,待過的地方都是些名號響叮噹的餐廳,因此我懂得不少門道。我仍然保有相當的專業實力。
當然,這本書的確有可能終結我的餐飲生涯。書中會有許多駭人聽聞的故事,酗酒、嗑藥、在乾貨儲藏室亂搞,還有令人反胃的食物不當處理,以及業界普遍的不良行為。談論為什麼星期一最好不要點魚、為什麼愛吃全熟肉類的客人只能得到鍋底的渣滓,以及為何海鮮烘蛋不是明智的早午餐選擇,這些內容絕對不會讓未來的潛在雇主對我有好感。我擺明了蔑視素食者、要求醬汁另外盛放、有「乳糖不耐症」的顧客,還有長得像外星怪獸的電視名廚拉卡斯(Emeril Lagasse)的廚藝,這種態度也不會讓我得以在美食頻道開烹飪節目。我想我沒機會跟紐約法裔名廚索納(André Soltner)一起去滑雪度週末,無緣和超屌的名廚費雷(Bobby Flay)稱兄道弟,法國大廚芮貝(Eric Ripert)也不會打電話來詢問我對明天的魚類特餐有什麼想法。可是,我偏偏就是不想騙人,要把我看到的事情說出來。
好的、壞的和醜陋的,全都攤在這裡了。一方面,有興趣的讀者或許可以學會運用幾樣便利的工具,做出看起來專業又美味的菜餚;另一方面則會決定,從此再也不點白酒煮淡菜。非常不妙喔!
對我來說,當廚師的生涯就像一場談了很久的戀愛,有非常美好的時刻,也有荒謬可笑的時刻。但就像戀愛一樣,回想時,記憶最深刻的都是快樂的時光,那些最初吸引你、讓你著迷並一再回味的事物。我希望讓讀者也能品嘗到那些事物和那些時光的滋味,我從不後悔自己在人生路上意外轉了彎,踏入餐飲這一行。而我一直深信美食和享受美食,就在於勇敢冒險。不論我們講的是用未殺菌消毒的生乳所製做的史帝爾頓藍紋乳酪(Stilton)、生蠔或為黑道兄弟幹活,對我而言,食物本身永遠都是一場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