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館【單書】85折
本商品為出版已久的書,出版已久的書容易產生些許的黃斑、或有些許瑕疵(例如:壓痕、褪色等),不影響內文閱讀。每本書況不盡相同,請考慮評估後再購買結帳,採取隨機出貨。如想進一步了解書況詳情,可以來信 cptw1897@gmail.com 、或點擊右上角「 客服 」留言詢問,感謝您支持臺灣商務印書館。
用在地食材照顧你及你家人的健康,用老祖宗的智慧過健康生活
二十四節氣是順時應景的養生方法,只要日日跟隨中醫師彭溫雅告訴你的養生良方,就可天天健康又樂活。
中醫師彭溫雅鑽研台灣在地的食材與藥材,
告訴你,養生就應該從日常生活中著手,
從認識當地藥材、當令食材開始,搭配老祖宗的二十四節氣智慧養生,
才是累積健康哩程數的新觀念。
台灣也有自己生產的藥材與食材,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都有新鮮又天然的本土藥草與蔬食。
彭溫雅醫師告訴你,最能輕鬆養生的方法就是「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只要在生活中落實本土食補,就能擁有健康與好氣色!
想要一年四季不感冒,就必須知道:春天是一年當中最容易感冒的時節,所以要提升免疫力;夏天要預防中暑及心悸,所以要注重養心;秋天要預防燥氣,所以要潤肺;冬天要補陽氣,所以要以背部面向陽光來養生。所以,一年四季都要為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做防護。
只需要兩三樣食材或藥材,不必大費周章,
五分鐘之內完成一道日常家庭養生的飲食料理。
對付白露時節口乾舌燥的病症,可以簡單用一道藥膳來緩和:
【玄參燉豬肉】
步驟一:取玄參片洗淨用紗布包好,與豬肉塊同煮1小時,取出豬肉塊切片備用,步驟二:將油鍋入薑、蔥炒,再放入豬肉片,加酒少許即可。
「手」是最方便、最天然的養生工具,
每天只要花兩三分鐘,就可以達到美容、舒緩病症、防患於未然的功效。
人的經絡是大自然的恩賜,十二經絡與二十四節氣相對應,只要在節氣當下,適當用手按壓相對應的穴位,就可以達到養生的效果、預防各個季節容易侵入身體的病症!
本書特色
★ 一本關於季節與飲食、詳細介紹台灣本島的飲食藥膳生態。
★ 繪製四季飲食地圖,告訴你在四季的節氣裡,該食用哪些食材與藥膳。
★ 彭溫雅醫師專注研究台灣本土藥材、食材多年,深入台灣本土藥材的生長地,帶你認識原汁原味的本土二十四節氣飲食文化。
★ 去蕪存精,最特別的二十四節氣養生書,搭配穴位養生,繪製一目瞭然的穴位按壓圖,讓你從最簡單的方式,身體力行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彭溫雅
彭溫雅
彭溫雅醫師為推廣中西醫整合養生觀念,彭醫師經常受邀至各大媒體(如超級電視台「請你跟我這樣過」、「食在有健康」、東森57健康同學會、TVBS「健康兩點靈」、台視「健康好簡單」、年代「今晚誰當家」……等),擅長以簡單的方法深入淺出,解說漢方養生、中西醫美容等健康議題,加上其橫跨中西醫學的專業背景,已成為新一代最受觀眾信任並歡迎的女中西醫師。
現為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所長,「中醫為體,中西併用」。
專長:漢方減重、穴位埋線瘦身、中醫豐胸、免疫系統疾病、婦科調理、難受孕體質調理、腸胃調理、轉骨調理、皮膚科、過敏性疾病等症狀。
著作:《順著24節氣排毒養生》(2012)、《中醫不告訴你的36件事》(2012)、《回春抗老:彭溫雅的中醫養生術》(2014)、《揉揉手的驚人療效》(2014)。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學系 學士
前中國醫藥大學 附設醫院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 中西醫結合研究所 碩士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西醫臨床醫學研究所 博士
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 博士生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
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副秘書長
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中醫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肥胖醫學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內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家庭醫學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中醫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
Selina任家萱小姐 別讓身體不開心主持人
王明勇 養生專家
王鐙緯 台灣僑商聯合會理事長
林展弘 台北市中醫公會理事長
陳月卿 知名養生達人
陳凝觀 健康好生活主持人
陳旺全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教授
譚敦慈 長庚毒物實驗室護理師
(以上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PART 1-藥食同源,食補更勝於藥補
● 取法四時節令,順時養生
● 認識自己的體質,吃正確的食物
● 人體的十二經絡,恰好對應著二十四個節氣
PART 2-跟著二十四節氣,培養健康體質
●春天
立春 陽曆2月3~5日
雨水 陽曆2月18~20日
驚蟄 陽曆3月5日~7日
春分 陽曆3月20日~3月22日
清明 陽曆4月4日~6日
穀雨 陽曆4月19日~21日
●夏天
立夏 陽曆5月5日~7日
小滿 陽曆5月20日~22日
芒種 陽曆6月5日~7日
夏至 陽曆6月21日~22日
小暑 陽曆7月6日~8日
大暑 陽曆7月22日~24日
●秋天
立秋 陽曆8月7日~9日
處暑 陽曆8月22日~24日
白露 陽曆9月7日~9日
秋分 陽曆9月22日~24日
寒露 陽曆10月7日~9日
霜降 陽曆10月23日~24日
●冬天
立冬 陽曆11月7日~8日
小雪 陽曆11月22日~24日
大雪 陽曆12月6日~8日
冬至 陽曆12月21日~23日
小寒 陽曆1月5日~7日
大寒 陽曆1月19日~21日
PART 3-穴位按摩養生法,春夏秋冬都健康
春、夏、秋、冬的穴位按摩養生術
推薦序 從最簡單的方式,身體力行二十四節氣養生法 蔡東湖博士(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2016年5月19日 古代天文學家根據一年內氣候的演變次序,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四時), 再將四季細分為八位,也就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將全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也就是二十四個節氣
溫蒂.蜜雪兒(Wendy Mitchell)
大衛・費根博姆(David Fajgenbaum)
馬克‧巴伯斯(Marc Bubbs)
約翰.M.巴瑞(John M. Barry)
吳承紘/關鍵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