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荒年寶典+清新芣苡袋 限量超值組
大容量兩用環保袋,100% Polyester。
VIDEO 
古代災荒頻仍,明朝文人有種特殊風氣,經常留意繁殖力強、營養豐富、食療兼具的野菜,繪成圖、說明食用方法,並刻印刊行,讓百性在荒年中不至於挨餓,《野菜譜》就是如此誕生的。王磐翻閱群書,做鄉野調查,親摘親嘗,挑選了60種容易取得的野菜,編纂成書。每種野菜配有一圖一文一詩,圖由王磐親繪,風格質樸,將野菜特徵及生長處重點表現,並解說採收時間、料理方法,再以野菜起興創作樂府詩,將民生疾苦表現無遺。
【野花雜草的妙用】
本書特色
                         
                    
                                            
                                                            (明)王磐原著、潘富俊 考證 
                                王磐原著 (1470—1530),字鴻漸,高郵人,明代散曲家、畫家,且通醫學。年少時不願意淪為科舉奴,更不願與政治為伍,一生沒有作過官,盡情放縱於山水詩畫之間,蓋了一棟樓在城西,終日與文人雅士歌吹吟詠,因自號「西樓」。所作散曲,題材廣泛,現存小令65首、套曲 9首,全屬南曲。著有《王西樓樂府》、《清江引.清明日出遊》、《王西樓先生樂府》、《野菜譜》、《西樓律詩》。
潘富俊考證 美國夏威夷大學農藝及土壤學博士。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曾在華梵大學佛教藝術系、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系、福建閩江學院藝術設計系等兼課,開授植物學、植物與文學、臺灣的植物文化等課程。喜愛植物科學和中國古典文學,在兩種看似無關的領域中建立溝通橋樑,為古典文學賞析增開了一扇窗。
曲璽齡繪圖 插畫家,國立屏東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學士。
                                                     
                    
                    
                    
                                            
                        
                            白皷釘 今名蒲公英
                         
                    
                                            
                            白鼓釘
原詩:白鼓釘白鼓釘,豐年賽社鼓不停,凶年罷社鼓絕聲。鼓絕聲社公惱,白鼓釘化為草。
今名 蒲公英
  多年生草本,全株具乳汁。葉倒卵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四至二十公分,邊緣有時具波狀齒至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呈蓮座狀平鋪;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頭狀花序徑三到四公分;總苞片二到三層,外層總苞片卵
  蒲公英原產歐亞大陸,人工引進到美洲和澳洲作食物或草藥。宋代藥物學家寇宗奭記道:「地丁(蒲公英)四時常有花,花罷飛絮,絮中有子,落處即生,所以庭院間皆有者,因風而來。」因種子四處紛飛,且適應力大、生長力非常強,成為田間野外開闊地及庭院草坪的頭痛雜草。
剪刀股
原詩:剪刀股剪何益?剪得今年地皮赤。東家羅綺西家綾,今年不聞剪刀聲。
今名 剪刀股
  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基生葉排列成蓮座狀,葉質薄,長圓狀披針形至篦狀橢圓形,長五至十五公分,全緣、疏齒或下部呈羽裂狀,有柄;花莖上葉僅一至二枚,全緣,無柄。花莖直立,頭狀花排列成繖房狀;花黃色,花冠舌狀,先端五齒裂;雄蕊五,花柱細長,柱頭二裂,黃色,花後捲曲。瘦果長圓形,扁平,具短喙,成熟後紅棕色;冠毛白色,細軟。生於海邊、路旁及荒地上。分布華東及中南各地。
  分布於韓國、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福建、廣東、河南、東北、浙江等地,生長於海拔一千一百至一千四百公尺的地區,多生長於路邊潮濕地或田邊。剪刀股作為野菜,出自《救荒本草》的敘述:「剪刀股,生田野中,處處有之。塌地作科苗。葉似嫩苦苣菜而細小,色頗似藍,亦有白汁。莖叉梢間開淡黃色花。」此書又說明剪刀股是用來救饑的,並講述食用方法:「采苗葉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鹽調食。」
豬殃殃
原詩:豬殃殃胡不祥,豬不食遺道傍,我食之充餱糧。
今名 蓬子菜
  一年至多年生之蔓生或攀緣狀草本,高三十至九十公分;莖四稜;上有倒生小刺。葉紙質或近膜質,六至八片輪生,帶狀倒披針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長一至五點五公分、寬零點一至零點七公分,幾無柄。聚繖花序腋生或頂生;花小,有纖細的花梗;花冠黃綠色或白色。雙懸果近球狀,直徑達零點五公分。
  王磐所指的豬殃殃是豬殃殃屬的蓬子菜,廣泛分布於溫帶地區,如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從東北、西北至長江流域;其他溫帶地區如韓國、日本、歐洲和北美洲也有,臺灣亦產。生於草原、山地林緣及灌叢中。《救荒本草》形容:「蓬子菜,生田野中,所在處處有之。其苗嫩時,莖有紅紫線楞,葉似碱蓬葉微細,苗老結子,葉則生出叉刺,其子如獨掃子大,苗葉味甜。」另解說在荒年時可食用的方法:「采嫩苗葉煠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曬乾煠食尤佳。及采子,搗米青色,或煮粥,或磨麵作餅蒸食皆可。」
                         
                    
                                            
                            考證序/潘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