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直希望「茶道」能與「美術」、「音樂」、「體育」一樣,成為教育體系中基礎課程的一環,不是在思考學生上了這門課後有何就業機會。當它變成生活教育的一部分後,其陶冶性格、美化生活的功能就要到來。這時,我們要求的是:「勤練泡茶」。
有一次泡茶師考試的檢討會上,茶友提出這樣的問題:「學琴的人每天要練數小時,長期磨練下來才能稱得上『家』,反觀我們泡茶的人,嘻嘻哈哈地聊天泡茶,哪能稱得上『道』?」被他這麼一問,環視一下身邊的茶友,在準備泡茶師考試的前一兩個月,每天八小時,甚至十小時的泡茶練習是有的;考期過後是否還經常勤練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要勤加練習」的觀念,不如學音樂、學繪畫的人是可能的,因為茶道教育的深入與普及度尚不如音樂與繪畫。
學音樂、美術的人都知道非得把演奏(或歌唱)、繪畫的能力磨練好,不然是無法將藝術的境界表現出來的。茶人們也應該深刻體會泡茶的功夫是茶道表現、茶道體認的基礎,而泡茶的功夫必須天天勤加練習,使茶湯能控制得精準。
或許是一般茶人未曾深究茶道的內涵,不知道茶道並非只是精美的茶具、漂亮的衣服,加上插花、焚香就成的。主要的還是茶人自身泡茶的功夫與情境、思想、美感的掌控,而這些又都是以泡茶、知茶、賞茶為基礎,這些基本工非得依賴勤加練習才能得到。
音樂家與畫家透過音樂與繪畫將藝術表現出來,然後舉辦演奏會請大家來聆聽,或將繪畫作品賣出去;茶人們也應該有此能力與價值,將茶泡好,將茶境表現好,然後請別人付錢享用。
我們經常以音樂或繪畫為例來說明茶道的本體與價值,今天並以音樂、繪畫的基本功夫來說明泡茶在茶道上的重要,而且以音樂與繪畫的「有價」來表明茶葉以外的茶道價值,希望茶道能很快地提升到「很值錢」的地步。
閱讀時點擊工具列右上角即可新增書籤。
閱讀時滑鼠左鍵選取內容即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