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網頁需要支援 JavaScript 才能正確運行,請先至你的瀏覽器設定中開啟 JavaScript。

日本觀光旅遊手冊中的歷史記憶與臺灣

洪致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這本小牟田哲彥的新作《跨越世紀的亞洲觀光》,是作者繼前一本《大日本帝國時期的海外鐵道》在臺灣翻譯出版後的另一本續作。這本書的範圍更加地擴大,以跨越世紀的亞洲觀光,來看日本人旅遊手冊中的亞洲世界。

這本書主要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大日本帝國時代的亞洲旅行為主軸,探討在二戰前日本人的亞洲旅行樣貌,以及當時亞洲各國對於日本人而言,感覺有趣的一些特色,而第二部分則是以戰後日本人的亞洲旅行,來討論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前夕的開放出國觀光,所看到的亞洲各國各種面貌。整體而言,這本書的篇幅上,戰前的部分占了大約三分之二,而戰後則是三分之一,很顯然地這或許是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那些已經成為歷史的戰前旅行點滴,應該是讀者覺得比較新奇有趣的地方吧!但老實說,戰後的這些日本人亞洲旅行面貌,則是我們這一輩或許還曾經親身經歷的過程,因此讀來也頗有參與感呢。

在這本書的內容當中,不管是兩個部分中的哪一部分,作者都花了相當多的篇幅在處理中國的旅行狀況,當然這也包含戰前的滿洲國部分。書中作者也清楚地介紹了戰後臺灣與中國的關係,以及牽動著日本對臺灣與中國的不同態度與轉變。不過,作者也許比較不知道的是,在臺海兩岸資訊隔絕的那個時代,透過日本的旅遊書籍介紹,還曾經是臺灣民間一窺中國內部情況的一個管道呢!

對於大部分的臺灣人來講,這本書有趣的地方,或許是能夠從日本的這些觀光旅遊介紹當中,來回頭看臺灣的觀光發展。臺灣在二戰後最初的觀光主要客群,曾經是在遠東地區渡假的美軍,不過這樣的情況在一九六○年代初期東京奧運舉辦之前,日本開放國民海外旅遊後而有了改變。一九六○年代是臺灣觀光發展一個很重要的時期,當時臺灣曾經為了吸引那些歐美來參加東京奧運的觀光客順道來訪,而大肆興建各種的觀光旅館,並且厚植觀光事業的發展。這樣的時代氛圍,當然也反映在一九六○年代初期,臺灣甚至還開始開行了「觀光號」的高級豪華列車,甚至這列火車還以法文歡迎之意的BIENVENUE來命名。

這些觀光的基礎建設,雖然著眼的是藉由東京奧運而來的歐美觀光客,不過透過這些觀光基礎建設以及宣傳,在這段期間之後來臺灣的日本觀光客則是逐漸增多,畢竟臺灣對於日本人而言,是一個語言能通、旅行環境也相對友善、距離日本又近的一個海外國家。因此,從一九六○年代中期開始,一直到一九七○年代中日斷交(或者稱之為臺日斷交也行)之前,可以說是臺日之間觀光的一個黃金期。而我相信這樣子的一個狀況,應該也是肇因於二次大戰結束後,臺灣與日本民間,能夠自由往來被限制了將近二十年之後,終於能解禁的結果。在我自己理解的家族歷史以及很多老前輩的回憶當中,都可以聽到一九六○到一九七○年代間,這些懷念、想念臺灣的日本人,大約就是在離開臺灣二十幾年後,第一次在這段期間能夠重新透過觀光的名義,再次回來臺灣走走看看的機會。

一直以來,我對於外國的觀光旅遊手冊,到底是如何介紹臺灣的這個課題感到興趣。而很幸運地,在我大學時期就認識了一位臺灣的鐵道攝影界奇人古仁榮先生。他的本業其實就是在旅行社工作,從一九六○年代中期開始就接待了許許多多的日本人觀光客。而他的客戶當中,也包含了那些編輯這些旅遊手冊的日本出版社編輯部人員。因此,以前常常聽到他是如何帶這些觀光旅遊手冊編輯人員在臺灣各地取材,然後將這些可能日本人有興趣的特色,經過包裝寫入新一年度的旅遊介紹當中的過程。所以,其實這些所謂日本人眼光中的海外旅行,或許某種程度也是藉由在地「知日者」的推薦,而變成了一種讓日本人來觀光消費的方式吧。

在作者的這本書中,其實也有提到如今的網路世代,這樣的紙本觀光旅遊手冊是不是會逐漸式微而消失呢?不可否認的,現在網路上有非常非常多的資訊是可以輕易地尋找到。在COVID-19疫情之前,隨著廉價航空的興起,我身邊有很多的朋友是一天到晚出國旅行的。我就有認識的日本人是所謂的「哈臺族」,幾乎每個月都來臺灣。因為他們認為,買廉價航空的機票到臺灣加上旅費,比在日本國內旅行還便宜呢。至於我自己,最高紀錄也曾一年到訪日本六次。這些次數頻繁的旅行,靠的都是網路即時的觀光旅遊訊息,甚至有時候某些期間限定的節目在網路上一宣布,大家就就訂機票出發了呢!這些,當然就不是紙本觀光旅行手冊所能達到的效果。但是反過來說,如果要快速地全面性理解一個旅遊地的狀況,我相信一本經過良好編輯、資訊完整,而且訊息相當新的觀光旅遊手冊,確實還是有它存在的價值跟意義。而日本出版業在這些觀光旅遊手冊編輯上的嚴謹與資料詳盡程度,或許也跟日本人做事的細心有關。因此最近幾年來,這些日本的觀光旅遊手冊,也有不少透過翻譯成中文後在臺灣出版的呢!

然而,我在最後想說的是,也許年輕一輩比較不知道的,是本書中所介紹的那些昭和時代日本海外觀光旅遊書籍,曾經在戰後大約半個世紀間,是臺灣老一輩日語世代出國觀光旅行時的重要參考指南。臺灣的這些日語世代從小受日文教育,因此對於日語的閱讀能力並不會太差,而臺灣在開放觀光以後,他們也有機會到外國去旅行。但在那個沒有網路的時代,臺灣並有沒有太多中文的旅遊書可以參考,因此他們如果要到外國去旅行(大多數跟團為主),大概就是前往像是永漢書局、或者鴻儒堂這樣專門販售日文書的書店,去尋找那些不同國家的日語觀光旅遊手冊帶回家來研究跟參考(在那個時代,臺灣可還沒有紀伊國屋或者是淳久堂的存在)。其實,到二十幾年前,我自己第一次到美國、甚至去歐洲或者東南亞的旅行,也都還是藉由日本的這些外國觀光手冊介紹來獲取基礎的旅行資訊。所以說,如果用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日本的觀光旅遊手冊影響的範圍跟族群,可能還不完全是日本人,還有許多昭和時代的臺灣日語世代讀者呢!而這也是身在臺灣的我們,要研究臺灣人的海外觀光旅行時,所不能不仔細去探討的課題了。

第 5 頁 / 共 19頁

    暫時沒有書籤

    閱讀時點擊工具列右上角即可新增書籤。

    暫時沒有註記

    閱讀時滑鼠左鍵選取內容即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