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要面對現實,為奇蹟做準備。」
——巴關.希瑞.羅傑尼希(Bhagwan Shree Rajineesh,即印度靈修大師奧修[Osho〕)
這是單身的我所過的生活:我是個饒富魅力的迷人女性,身材嬌小、曲線玲瓏、橄欖色的肌膚,和亂蓬蓬的黑髮。我非常想要愛人,也很需要和人建立深入的關係,我很討厭孤單的生活。然而,到我四十歲生日時,我卻已經是美國成長最快的團體——「不婚族」的死忠會員。
我要認識男人不是問題。其實我最喜歡給手帕交的建議就是這句名言:「男人就像公共汽車,即使錯過一班,下一班十分鐘後就會來。」換句話說,就算他們讓你失望,也不要浪費太多時間難過。你務必要相信我,這是我的經驗之談。
我十九歲時曾交過一個男朋友,在我的關愛和照顧之下,他跟我說,如果我不生小孩,可真是悲劇。然而隨著時間滴答滴答地過去,他的話縈繞在我的耳際。
即將叩響四十歲大關時,剛讀完研究所,準備擔任心理治療師的我讀到蓋爾.希伊(Gail Sheehy)剛出版的書《新中年主張》(New Passages)。希伊在書中用了整整一節,描寫像我這種遲遲不生育的婦女。她引用了一名婦科醫生的話,稱這個現象為:「一種迷你的流行病……等這些受騙的婦女到四十多歲時,一定會非常失望。」我的心沉了下去。那時我就知道,尋找真命天子的美夢不會發生,我只是在自欺欺人。
每週至少會有一次,總有人好像要羞辱我一樣,問我說:「你還沒結婚?為什麼?你怎麼了?」多年來,我總告訴他們,這是因為我還沒有遇到合適的對象。不過到最後,我開始暗自思量,這是不是因為我自己的問題,我從來都不是那個合適的對象。
我一直想要找出自己出了什麼問題。我在這裡指導別人該如何擁有美好、親密的關係,可是當我夜復一夜地回到家時,我卻得面對著空蕩蕩的公寓。為什麼沒有人向我求婚?為什麼沒人想要我當他孩子的母親?天哪,就算我離過婚,都比沒人要好,至少我可以說,曾經有人想要和我白頭偕老,只是後來計畫趕不上變化。
「我們人生中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於說一套做一套。」
——戴比.福特(Debbie Ford,美國暢銷心靈作家)
這是我的方式:我總是為無法到手的男人勇往直前:不論是什麼類型、身材、大小、膚色、專業經歷,或者無業遊民,只要是得不到的愛情,我都會義無反顧,一頭栽進去。我就像是磁鐵一樣,專門吸引已婚的男人、已有未婚妻的男人、工作狂的男人、酗酒的男人、不敢做出承諾的男人,和只有興趣「探索」的男同性戀。又因為我曾擔任藝術治療師,輔導前科犯好幾年,因此我對這些老是進出監牢不過興趣正常的男人,也不幸地具有誘惑力。這些男人都覺得我可愛又迷人,都願意大費周章誘惑我。我很想告訴各位,合適可靠的男人都對我不感興趣,或者覺得我沒吸引力。很可惜,說實話,根本很少有合適可靠的男人走進我的生活,我不知道他們會如何對待我。到頭來,我還是孑然一身。
有時候,我會和永遠不可能和我有結果的男人糾纏不清時而屈服,讓我覺得自己很糟糕。我會痛斥自己在輸家身上浪費時間,而不這樣做的唯一出路就是孤獨一人。但是正如之前所說的,我討厭獨處。太多時候,我都發現自己依戀的是自己看不起的男人,只是因為被他對我的欲望所誘惑。偶爾我會遇到我尊重,實際上也是合適可靠的男人,只是他總是如流水一般地從我的指縫中逝去。那些人總是另有目的地。
最後,就在我的四十一歲生日左右,我邂逅了一個態度親切、氣質優雅的年長男子,名叫丹尼爾。他是鰥夫,結褵二十多年的妻子在我們認識前幾個月剛去世。他長得很好看、善良、事業有成、有靈性、風趣,並且非常體貼我。他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他覺得我多麼美麗聰明,並且用盡方法討好我。
「如果你想要什麼,神都會賜給你。但你必須做好準備。」
——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神話學大師)
我想這回我的真命天子終於出現了,完全無視於種種跡象:在他那一段漫長又幸福的婚姻之後,我只是他過渡期的一段關係。儘管我為了他不再和其他男人約會,但他卻還繼續交了幾個女友,而我只是在等他恢復理智!也許我內心深處並不相信自己會得到我真正想要的,所以我只要假裝即使他沒有對我做出任何承諾,一點情感屑屑也就是夠了。畢竟比起以往我曾約會過的傢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還包括一個覺得「對我好」就是在他不在時,「開恩」讓我幫他餵愛貓的男人)。當丹尼爾在除夕和另一名女子約會時,我終於了解他這麼做的意思。我這輩子約會的對象淨是得不到手的男人,丹尼爾是最後一個。
現在,我要回溯到一九九二年。當時我正在與威廉約會,我們是經由徵友廣告認識的。他似乎是我一直在尋覓的有緣人——聰明、有創意、溫柔,並且有工作。他還自掏腰包請我去不錯的餐館共進晚餐,比起以往那些男人,我簡直是置身天堂。當時我並不知道威廉脾氣暴躁,這點稍後再談。
當一位朋友邀我參加當地靈修團體主辦的聚會時,我邀威廉一起去。其實威廉對於靈修,就和我對犰狳的求偶模式一樣興趣缺缺。然而,當男人想把女人騙上床時,他就會藉由陪她一起參加她有興趣的活動累積好感,威廉也不例外。
我們按址找到了地方,按了門鈴,一位自稱是馬克的男子應了門。他親切有禮貌地邀請威廉和我加入聚在他家客廳的團體。雖然馬克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受到我吸引的跡象,但我對這種感覺卻有如雷達般敏銳,光是憑他的視線在我身上打轉時,我就知道他對我有好感。我受寵若驚,也有點好奇。兩天後,他打電話給我時,我並不覺得訝異。
「不要在棋盤上尋找新途徑來逃避,直接聽取『將軍』。」
——魯米(Rumi,神祕主義詩人)
我與馬克第一次約會時,是參加一場他朋友在家中院子辦的婚禮。我們聊得很起勁,根本沒注意到新娘和新郎。之後我們去跳舞,我向馬克保證,我和威廉的關係並沒有到不能和別人交往的地步,我跟他說,我同時與他們兩個人來往完全不會有問題。我這樣交往了兩個月後,選擇了威廉而不是馬克。如今回頭想想,我放棄馬克,是因為他並不合乎我腦海中「真命天子」的形象,而且基於種種原因,馬克和我在一起的時機也還不成熟。這些原因中也包括:跟馬克在一起需要一定程度的成熟,但我還沒有。
一年後,我突然接到馬克的電話。自我們分手以後,我就一直沒有他的消息。而當我跟威廉分手之後,另一輛「巴士」又開了過來,我已經跟其他人交往了。不過同樣地,我和這個男人的關係也還沒有進展到非君莫屬的地步,因此我答應再次與馬克來往,只是才過了兩週,我就不得不再次承認,我們倆真的不合適,而且我得告訴馬克。
在接下來的六年裡,我不時想起馬克。我不知道他過得如何,不知道他是否已經不再單身。我想知道他是否曾想過我。在每一次和男友分手後的空檔時間,我都會想要打電話給他,但不知怎的,到頭來我總是沒打。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只能算是我半個男友的鰥夫丹尼爾和我約了半年的會,除夕夜卻沒有約我(傻女孩,這回你總該清醒了吧!),於是我做了大多數人都會做的事:打電話給我的閨中密友抱怨。我要她做的是附和我,大罵丹尼爾和其他男人,可是她卻問我究竟在逃避什麼,為什麼我寧願獨自生活?這話一語驚醒夢中人。
我一直以為自己渴望找到一個我可以愛並尊重他的男人,建立健全而長久的伴侶關係,卻沒有考慮到我實際上追求的可能是孤獨。這個問題固然讓我感到煩惱,但我不得不承認這問題有一些真實性。我越想越明白我愛自由,儘管我的怨言正好相反。我不想為任何人負責,我喜歡有選擇的餘地。我不得不承認,我害怕自己在情感上依賴任何人,也不敢面對自己遭到拋棄的可能性。
如今,我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心理治療師。在醫治自己將近十五年的過程後,協助別人痊癒也成了順理成章的自然結果。此時我很清楚自己的問題,對於自己這些令人困惑的問題和心碎的困境,我也有了大部分的答案。不過,我還沒有嘗試過把這些見解發揮在我的人生上,我還不願意完全投身愛的風險,我還在試圖保護自己,不想要再嘗到童年有過的失望滋味。在這段時期,我一直在渴望著愛,並因此抱怨沒有愛,但其實我很害怕再次打開心房重回情場。
「重要的是,要能夠隨時為我們未來可能成為的樣子,而犧牲我們現在所是的樣子。」
——查爾斯.杜波瓦(Charles Dubois,比利時自然主義者)
你可以作繭自縛多年,卻因為有人說了一件小事而使整個宇宙豁然開朗。我的朋友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卻讓我展開意義深遠的自我探詢。我不能因為我的情況光是責怪別人,而把責任推給雙親、男人、文化。多年來,我一直把尋覓「真命天子」的願望當成我生命中的重心,直到如今,我才終於明白,想追求某個事物,和做好擁有它的準備,其間有所區別。當我以全新的層面承擔責任,面對我遮掩的態度和隱藏的目的時,我才能放下抵抗,敞開胸懷面對愛情。這是我成年之後第一次,真正能夠創造深情、忠誠、浪漫的結合。
「成為完整的人,所有事情就會歸向你。」
——老子
當時我在職業生涯中,已經藉著設定明確、實際的目標,而獲得正面的結果。我決定如法炮製,為我的人生設定尋覓「真命天子」的目標。為了讓這樣的目標更正式,我決定昭告天下,於是打電話給我的手帕交。
「娜歐米,」我說,「我要在我生日之前訂婚。」「太好了!」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接著她立刻和我談起這個目標。回想起來,我明白她對我有能力改變自己生活的信心,這在改變的過程中非常重要。我們的朋友是我們親愛關係的訓練場。他們鼓勵並支持我們,與我們站在一起,為我們將會變成什麼樣的人打氣。他們也是我們的願景守門員,讓我們追求目標之時,要我們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我的兩位好友娜歐米和珍妮佛(Jennifer)在我對愛的追尋之路上,是無價的盟友。
決定好目標後距離我的生日僅僅只剩八個半月。我沒任何一個可做另一半的人選,遑論理想的丈夫。但是,我開始表現得好像我的說法千真萬確一樣。才不到一個月,光是設定了尋覓「真命天子」的目標,就讓我的生活天翻地覆。
丹尼爾和我打開天窗說亮話,真誠討論彼此生活中的目標並決定分手,讓我們的關係轉變成友誼。過去我也與一些曾經與我打情罵俏的男人開誠布公,這樣的談話讓我們的目標更清晰,也化曖昧的情愫為友誼。而和丹尼爾的談話就像我其他許多關係一樣,雖然以愛情的可能性為基礎,但他卻並沒有真正地打算承諾。我終於放下這段感情,為花了五年才走完全程的關係悲傷不已。
在這段期間,我每天早上都在冥想打坐,在展開忙碌的一天之前,真心誠意地在寂靜中打坐幾分鐘,我會看到自己的腦海急匆匆地列出「待做事項」列表,我會注意並深沉地呼吸,藉以融入我的身體,設法得到一些中心的感受。雖然進入被稱之為「靜謐之境」的境界對我來說並非新的體驗,但我發現自己得到的是先前未曾經歷過的啟發、清晰,和直覺的指引。
「我們總將自己的人生建立在自己因為欠缺愛的努力上,而非上帝之愛的基礎上。」
——瑪莉安.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
我嘗試遵循我內心的指引,納悶這一切是我自己的想像,還是我真的受到引導,要採取某些行動並前往某些方向。如今回想起來,無論是哪一種方式,我內心的引導似乎都很正確,因此我就遵循不渝。週末夜晚,我獨自在家檢視過去的一切,燒掉舊情書、刪除以前的電子郵件,它們除了讓我感覺不那麼孤獨之外,沒有任何保存下來的理由。我捐出前男友送我的珠寶首飾,收起曾經感動我的詩。我翻遍我的公寓,移開所有反映出孤獨、悲傷,和隔離的任何圖像,取而代之的是表達愛情、結合和喜悅的圖片。我在已經破破爛爛的日記裡寫下一頁又一頁,直到孤獨的谷底,思索孤單生活為什麼吸引我,以及我又做了些什麼來確保這樣的生活——儘管我嘴巴上說的恰好相反。
在還沒有新展望之前放下我的過去,教人感到不自在;而改變我一向看待自己的方式——可以說是我的身分,也同樣教人不安。拋開那麼多定義我是誰的事物,讓我面對巨大的虛空,感覺胃在翻騰。但我真的相信,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創造一些精彩的東西,如果你真的想做出重大的改變,就必須學會忍受「中間」的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得要放下我們知道的自己,才能容許我們面對自己可能會轉變成誰。這個過程會一步一步引導你經歷眼前的生活,最終實現愛情。
在二月的時候,我再度想起馬克,但我依舊決定不打電話給他,因為我就是覺得不對。接著到了三月的一個禮拜天,我參加了一個我已經去了約十年的教會做禮拜。在這十年間,我從沒在這個教會裡見過馬克。據我所知,他甚至根本不知道有這個教會。當我在共有數百人正在找車位的停車場與朋友聊天時,一抬起頭,卻看到馬克走過馬路。我立刻變得膽小,趕緊移開視線,時間久得正好夠讓他消失在我的視野外。等我鼓起勇氣抬頭尋找他的蹤影時,他已不見了。「哦,好吧!老天注定我們不會相見。」我這麼告訴自己,以掩飾我的失望。
兩週後,我和朋友打電話聊天。儘管我已經定下目標,並且努力做好心理建設,但我仍然向朋友抱怨「真命天子」還沒出現,我開始不耐煩起來。已經三月底了,最後期限步步進逼!朋友建議我到交友網站登錄,她在那裡認識了一些有趣的男子。我以前從來不認同以這種方式認識男人,但這回我想試試看。
她教我怎麼上這個網站、該怎麼做。我打開電腦,發現在這個網站註冊的竟有二十五萬人,他們全都在以一種或另一種形式尋找愛情,讓我有點不知所措。在輸入年齡、宗教信仰,及其他諸多個人的偏好之後,合適的男人終於縮小到只有八十個。所有的個人資料都匿名,有的人附上了他們的照片,但大多數人則沒有。這些資料既沒有名字,也很少有能辨認的特徵。
當我讀這些自我介紹時,其中有一個人特別吸引我。這名男子寫道,我們全都是息息相關的,因此,人人都是彼此的一部分——這正是我的信念。他描述自己的方式,讓我覺得他很成熟、快樂,是個成功人士。我決定回覆他。我覺得有點愚蠢和不自在,所以只簡短地寫了一封有點笨拙的自我介紹郵件。接著我繼續閱讀其他人的自我介紹。有一個人的介紹表現出冷面笑匠和彬彬有禮的幽默感,讓我笑出聲來,我也開始草擬對他的回覆,不料此時電腦當機,而我對技術問題完全沒耐心,因此把電腦關掉,然後上床睡覺,電郵草稿沒有儲存,就此消失。
第二天晚上,我打開電腦檢查郵件。先前回覆的男人已經回信給我,我驚訝地盯著在他郵件帳號括弧旁邊的名字:這個男人是馬克。我想:「多麼完美。」因為我的身分並未列在我的郵件帳號欄上,因此馬克不知道我是誰,他就像對陌生人一樣寫信給我。我彷彿對老朋友一般熱情地回覆他,並告訴他我的身分。幾週後,馬克告訴我,他沒想到自己竟然是以這種方式聽到我的消息,因此在他讀我的電子郵件時,從椅子上摔了下來。他收到郵件後,鎮定下來,然後打電話來邀我外出喝咖啡——他後來說,要不是因為老天這樣明顯注定要我們相遇,他才不會如此故作姿態。馬克很有自尊,先前我已經拒絕了他兩次,他原本不會再邀我出去。事實上,他後來承認,那天他也在教堂的停車場看到我,只是故意避開不和我說話。所以你看吧,我們的確需要一點奇蹟才能再度重逢。
在聽到他的消息幾天後,我發現自己正坐在這個英俊、聰明、善良又溫柔的男人對面,啜飲一大杯無咖啡因的咖啡。與他在一起還不到一個小時,我就認定他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另一半。我不再害怕愛情。我回到家,興奮地發送郵件給一直支持我的兩個閨密,肯定地告訴她們我剛才和我未來的另一半約完會。兩個月後,馬克向我求婚,在五月的最後一天,我生日的前八週!在撰寫本書時,馬克和我已經結褵快四年了。我們有幸在千禧年感恩節前夕擁有了一個漂亮女兒——在我四十三歲時的第一個孩子。
在打算尋覓你理想的終身伴侶,和做好準備,掌握住他(或她)出現時的機會,這中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這門課程就是要協助你跨越這道鴻溝,教導你如何設定強而有力的目標:愛與被愛,然後以明確具體的步驟,列出你該做些什麼,讓你美夢成真。
我運用了許多自己的經歷,設計本書中的課程大綱,我也列了其他許多人在這條路上成功的事例。身為領有專業執照的心理治療師,我能夠結合我多年來在心理治療和心靈改造上的經驗,建構出實用、有效,並且在心理上健全完美的方法,付諸實行。
尋覓真愛是一條漫長而艱巨的道路,路上可能充滿錯誤的彎道、危險的坑洞,和迂迴的路線,有時候會讓你感覺這條路不會有結果。不過你會被這本書所吸引,已經代表你正認真地尋求生活上的變化。現在你正面對著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你正站在交叉路口,其中一條路引導你走向與以往沒什麼兩樣的方向,這條路在許多方面都比較安全,因為它可以預測,但這條路也往往只通往你太熟悉的失望;另一條路引領你擺脫過去,面對未來非常可能會發生的愛情,這是一條未知的道路。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可能有點嚇人而可怕,也因為這個原因,人們不常走這條路。但是,這門課程會引導你由這條路走下去,一步一步實現愛的目標。我保證只要你決心走上這條路,我會每天支持你、指引你,好好照顧你。無論你在過去曾經歷過什麼樣的失望,無論你曾經多麼疲憊灰心,你現在依然可以選擇一條追求並接納你伴侶的快樂道路。因為人人都能找到理想的另一半。振作起來,不要氣餒。愛情是屬於我們大家的。
閱讀時點擊工具列右上角即可新增書籤。
閱讀時滑鼠左鍵選取內容即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