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沒有「茶道」?有沒有茶道流派?這是最常被問起的話題之一。所以現在我們來談談何謂茶道流派?茶道流派如何產生?藝術上的所謂古典主義、印象派、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等是由藝術家或學者取得名稱後才開始的,還是先有作品與思想,隨後才定的稱呼呢?
臺灣的中華茶聯在二○○一年的年會活動上舉辦了一場茶道流派展,邀請了十五個「流派」一起展示他們的泡茶、品茗方式。這是一場很有意思、引發很多聯想、帶動很多議題的事件。
首先是「怎樣才可以稱為流派?」有兩個簡答法:一是自己認為是「流派」就是流派,只要取個名稱即可(別人認不認可是另外一回事);二是必須要有一些條件,如有完整且獨立的茶道思想與做法(別人認不認可也是另外一回事)。
其次是「需要社會的認可嗎?」有人認為一個茶道流派的成立必須要有別人的認可,也就是要有一定數量的人跟隨它的理念與方式,否則只是個人或單位定個名稱就成,那不就太草率了?但有人認為流派之成立是一回事,大家認不認可又是另一回事,成立就讓它成立,慢慢地再由時間與眾人的智慧來評判,太快下斷語也有危險。
再者是「流派如何產生?」是自己取個名稱,標示出是「流派」即可?還是要歷經時代的考驗,有一定群眾基礎者?或是由某一個公眾團體甄選產生?我們認為自主性的成立與自然形成皆可,前者的方式可以培養良好的生長環境,後者的方式是已看到長成與茁壯後才加以追認。
還有的問題是「要不要鼓勵流派的產生?」我們的答案是贊成。因為那也是茶文化蓬勃發展的現象之一,只是不要為流派而流派,應該要有充分的思想與理論基礎,自然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即使原先並無形成流派的打算,只是風格自然形成,我們也承認它是流派。甚至於我們要說,流派的產生應該是循此途徑才健康,歷史上所謂的「印象派」、「立體派」,都不是藝術家先定下「名稱」而達成的。
閱讀時點擊工具列右上角即可新增書籤。
閱讀時滑鼠左鍵選取內容即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