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簡介
千葉敏之
東京外國語大學大學院綜合國際學研究院教授。1967年生,專長為歐洲中世紀史。
主要著作、譯作:
《移動者的中世紀──史料的功能,日本與歐洲》(合編著,東京大學出版會,2017)
《歷史的轉換期4 1187年:巨大信仰圈的出現》(合編著,山川出版社,2019)
《西洋中世紀奇譚集成 聖派翠克的煉獄》(翻譯,講談社,2010)
作者簡介
長谷部史彥
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教授。1962年生,專長為中世.近世阿拉伯史。
主要著作、譯作:
《鄂圖曼帝國治下的阿拉伯社會》(世界史Libretto 112,山川出版社,2017)
《西亞史Ⅰ 阿拉伯》(合著,新版世界各國史8,山川出版社,2002)
《中世紀環地中海圈城市的救貧》(編著,慶應義塾大學出版會,2004)
《地中海世界的旅人──移動與記述的中近世史》(編著,慶應義塾大學言語文化研究所,2014)
井上周平
立教大學、獨協大學、關東學院大學兼任講師。1978年生,專長為歐洲中近世史。
主要著作、譯作:
Medizinpolitik und Heilkundige in den Pestzeiten der Fruhen Neuzeit, in: C. Ch. Wahrmann u.a. (Hg.), Seuche und Mensch: Herausforderung in den Jahrhunderten, Berlin 2012
安德烈.貝爾納(Andreas Bernard),《有錢人為什麼都住在高處──近代城市建造了電梯》(合譯,柏書房,2016)
四日市康博
立教大學文學部副教授。1971年生,專長為蒙古帝國史、東西歐亞史。
主要著作:
《從物品看海域東南亞史──蒙古至宋元時代亞洲與日本的交流》(編著,九州大學出版會,2008)
〈蒙古的衝擊:什麼是蒙古衝擊?〉《論點.東洋史學》(吉澤誠一郎監修,Minerva書房,2021)
〈歐亞.海域世界東西交流中的蒙古衝擊〉《岩波講座世界歷史10 蒙古帝國與海域世界 十二至十四世紀》(岩波書店,2023)
井黑忍
大谷大學文學部副教授。1974年生,專長為中國近代史、環境史。
主要著作、論文:
《分水與支配──金.蒙古時代華北的水利與農業》(早稻田大學學術叢書26,早稻田大學出版部,2013)
〈重新刻寫的傳統:前近代山西基層社會水利秩序的形成與重組〉《歷史學研究》(990號,2019)
〈宋金元代的華北鄉村社會──以山西為中心〉《岩波講座世界歷史7 東亞的發展 八至十四世紀》(岩波書店,2022)
松浦史明
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上智大學綜合全球學部)。1981年生,專長為柬埔寨史、東南亞史。
主要著作.論文:
《閱讀吳哥窟》(共著;連合出版,2005)
〈吳哥時代雕像的人與神──銘文史料的檢討〉《佛教藝術》(337號,2014)
從銘文史料看吳哥王朝佛教及其發展〉,收於肥塚隆編《亞洲佛教美術論集:東南亞》(中央公論美術出版,2019)
〈佛教王闍耶跋摩七世治下的吳哥王朝〉,收於千葉敏之編《歷史的轉換期4:1187年.巨大信仰圈的出現》(山川出版社,2019)
叢書監修者簡介
木村靖二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專長為西洋近現代史、德國史。
岸本美緒
御茶水女子大學名譽教授。專長為明清社會經濟史。
小松久男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專長為中亞史。
譯者簡介
陳嫻若
東吳日文系畢業,曾為出版社日文編輯,目前專職日文翻譯。喜歡閱讀文學,也樂於探究各領域的知識,永遠在翻譯中學習。譯作有:《戰後日本大眾文化史》、《我把青春賭給山》、《豐田物語》、《哲學是職場上最有效的武器》、《地球全史》、《不自由的心》、《怒》、《今天也謝謝招待了》、《喜樂京都》、《塵封筆記本》、《穿越光之小徑》、《海上的世界地圖》、《闇的美術史》、《生還者》、《貓走過的近現代》等。
閱讀時點擊工具列右上角即可新增書籤。
閱讀時滑鼠左鍵選取內容即可增加。